长得不美、不帅该怎么办?——审美判断力批判002

2017-11-08  本文已影响0人  自然创意设计

先公布一个好消息,长得不美不帅的善男子善女人们!福利来了:关于相貌的问题,康德在《审美判断力批判》中是有提示的,大致的意思是说,端庄之人通常都是内心平庸者,长相四平八稳者,基本上都是没有什么才能的人。

当然这只是大概率现象,并不是说天下所有的俊男靓女都是垃圾废物,也不是说天下所有的丑男丑女都是奇侠怪杰,这里边是有推导过程的,其中有奥妙,且让我慢慢道来。

据康德分析,对人类形象的鉴定是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推进的:

一方面:我们会通过直观到的外形进行求证。据康德论证,在对一个人的形貌做出判断之前,我们会将自己人生当中所看到过的那些成千上万的人类外形重叠在一起,然后通过大脑强大的运算能力计算出这千千万万个形体之间的平均值,然后再将这个平均值所涵盖的平均的头、平均的脸、平均的眼睛、平均的鼻子、平均的嘴巴......作为美女或美男子之标准悬浮在我们的大脑当中,作为评判美不美帅不帅的参照系。

但是,这种机械的标准规格并不能代表美女和帅哥的权威形象,这种标准规格并不会让我们感动,这种标准规格并不会让我们的内心产生出因审美而升起的愉悦感,这种标准规格并不能代理美女和帅哥之原型。

而且,地球上世世代代的人类,永永远远都不可能完全达标这种规格,这个规格不是一组固定了的数据。

这个机械的标准规格只是一种正确性,这个规格只是一种合乎规矩,这个规格只是构成美女帅哥的形式和条件而已,这个规格形式还需要内容来填充。

另一方面:针对人之形象进行鉴别的时候,我们在考察一个人美不美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审视她(他)的人格层面的东西,我们会关注这个人的灵魂是否善良、纯净、坚强、宁静等等。

因此《巴黎圣母院》中,奇丑无比的卡西莫多对美丽之极的爱斯梅拉达唱道:

姑娘啊

不要光看脸蛋

要看心灵

英俊少年的心常常丑陋

因此我们裁决一个人是否美的关键条件,不会仅限于这个人外在的体型和容貌是否美;此外,我们还会关照这个人内在的心灵和情感是否美,就是我们平常所谓的那些模糊的气质之类的东西,康德将这些东西定义为人性对道德性的表达,内在的道德理念会以各种高尚的人格性特征展现在我们外在的形象上。

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强迫我们用这些附加条件去衡量一个人的形象,道德法则是一种强制性的绝对命令,它命令的事我们必须执行,我们别无选择,这方面的逻辑链条不再赘述,可去查阅我之前的文章。

美女帅哥之规格只是一种不确定的理念,美女帅哥之规格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力之中,美女帅哥之规格只是一种美之理想,美女帅哥之规格并不真实具体地存在,但是,我们却努力在心中把这个理想创造出来。

这让我们很容易联想到那些几何图形,那些标准精确无误的直线、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理想图形,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东西的形状可以达到几何图形的那种完美无缺,宇宙中并不真实存在那些完美到无与伦比的几何图形,但它们确实被我们画出来了,这些理想图形只存在于我们的大脑当中。

然而,根据康德对知性(知识)与理性(理念)的划分,几何图形理想与美女帅哥理想并不是同一个领域里的东西,几何图形理想是固定的概念知识,而美女帅哥理想并不是什么知识,美女帅哥只是一种永远都没有确定性的漂浮着的自由的目标理念。

我们在对人类的体貌做出鉴别裁定时,会在原本单纯的美之形式中参合进一些理念性的东西,当我们将人品、道德、情操、学问等理念加入进评判标准之后,这些“多余”的因素加入到评判条例之后,不纯粹的审美判断就形成了。

那么长得不美、不帅该怎么办???

答案是:多读书,多思考,多上进。

既然对人长相的判断并不是纯粹的审美判断,既然内在美和外在美都被这种不纯粹的审美判断所重视,既然不纯粹的审美判断会在意外表之下的人格性所放射出的种种光辉,那么除了割眼、削骨、丰乳、增高外,我们还可以选择另一种没有任何安全隐患的美容整形方式,那便是通过读书求知来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品行,从而改善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

改变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会给世界留下更为深刻更为长久的美好印象。

因此“腹有诗书气自华”是有道理的。

因此“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是有道理的。

因此“人丑就该多读书”是有道理的。

由此,一开篇就抛出的“丑人多才能、美人多白痴”,这个命题之迷也解开了:长得丑的人不能靠脸吃饭,只能拼命学习文化知识以图改变命运,因而练得十八般武艺;长得美的人把时间都花在了照镜子和打扮上,因而脑袋里空洞无物,徒有一具好看的臭皮囊。

我在《美女脱光衣服还美不美——审美判断力批判001》一文中对康德的审美定理有过分析解读,那些审美定理似乎与人类形象的鉴别方式存在不一致。

这里要指出,除了上次所讲的纯粹的审美判断之外,还有一种不够纯粹的审美判断会在现实中出现,但康德推理出的那些审美定理并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相反,那些审美定理成为了我们判断审美是否纯粹的试金石,理论上并不存在冲突或矛盾。

黑格尔曾经说过,如果有时间的话,他会把他的《逻辑学》修改77次。

有鉴于此,我对自己的上篇文章略作补充:

美是一种我们所观看到的东西符合了我们的主观意识状态的形式。

人类的头脑里装满了各种主观的合目的之形式,就是说我们把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看成好像是有某种目的似的,这种强迫症是人类无法根除的观念性习惯,如此我们才好总结出规律,去掌控自然和把握命运,从而得到安全感。

这些目的形式已经在我们的大脑中固化和形式化了,我们的脑子里都是定了形的模块。

当我们在欣赏一个美的东西的时候,当它的形式与我们心中的形式相契合的时候,两种形式重合之时,我们就会产生愉悦感,即美感。

我们心中被满足了的这个合目的之形式,与现实中的功利之目的是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说审美是一种没有真实目的的合目的性,所以被称之为无目的之合目的性。

我们在审美的时候进入到了一种超脱人间烟火之状态,我们实现了完全的自由,审美似乎证明了我们内心的自由,证明了我们是不受自然因果律束缚的,证明了我们的思想是独立于这个自然界的,人的意志是自由的,“人生而自由”被证实了,这种排除了杂质和杂念的自由状态之审美被称之为纯粹的审美判断。

情欲完全服从于自然因果律,受制于动物性的状态,情欲不是自由的状态,所以情欲中没有审美,至少可以肯定那不是纯粹的审美。

有用性和功利性加入审美之后,除单纯的合目的之形式之外的客观性的目的就加入了,一种复杂的审美判断就形成了,这叫做应用的审美判断,应用的审美判断带有很强的现实性目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