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黄帝内经》的治疗原则

2024-11-10  本文已影响0人  韦志学写作
韦志学摄于20241110傍晚

2024年11月11日,第38天读《黄帝内经》第208句-211句。

            《内经》的治疗原则


“治病求本”,就是指治病时要抓住疾病的本质来治疗。通过“《内经》的病因病机论”我们知道,疾病的本质就在于人体的阴阳失衡,“治病求本”就要抓住引起阴阳失衡的各种原因,使人体回复到阴阳平衡的状态。

所以,“求本”首先是针对病因而采取的治疗措施,但治疗时都必须辨明标本,灵活把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治疗的先后缓急。

圣人“治未病”,善治者“治皮毛”,上工“救其萌芽”,中医的一个重要的治疗原则就是未病先防,已病早治。

在早期治疗中,医生要准确地把握疾病传变的规律,有效地遏止疾病的发展,并把握时机,因势利导,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祖国医学在治疗中还特别讲究“三因制宜”,即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体质特点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其用药也有“正反逆从”之说,治法虽然不同,但都是遵循“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

第208句【原文】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意思:

阴阳,是宇宙的运动规律,是万事万物的主宰,是变化的根据,是生成与毁灭的原因,包含了宇宙生命的大奥秘。医治疾病,一定要推究出病变的根本,而这个根本就是“阴阳”二字。

第209句【原文】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虚而泻之,是谓重虚,重虚病益甚。

——《灵枢•终始》

意思:对于阴盛阳虚的病证,应该先补阳后泻阴,以调和其有余和不足。

对于阴虚阳盛的病证,应该先补阴后泻阳,以调和其有余和不足。

如果虚证误用了泻法,就叫作“重虚”。“重虚”病情一定会加重。

第210句【原文】病先起阴音,先治其阴而后治其阳:病先起阳者,先治其阳而后治其阴。

——《灵枢•终始》

意思:

病先生于阴经的,先治疗阴经再治疗阳经。

病先生于阳经的,先治疗阳经再治疗阴经。

第211句【原文】帝曰: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岐伯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

——《素问•至真大要论》

意思:

黄帝问:经论上说,治疗寒证应该用热药,治疗热证应该用寒药,医生们都墨守这一成规而不思变通。

然而在临床上,有患热证的,用了寒药后热证更重了;有患寒证的,用了热药以后寒证更重了。不但原有的寒热之证依旧,还增添了新的疾病,这种情况怎么治疗呢?

岐伯回答说:热证用了寒药更重的,是因为阴不足,所以应该滋阴;寒证用了热药更重的,是因为阳不足,所以应该补阳。这就是所说的治病要找到疾病的根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