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弘忍传法,惠能成佛
上回说到,弘忍在碓坊用禅杖击打了碓三下,然后飘然而去。惠能马上就明白了老师的意思,半夜三更的时候便悄悄的进入了老师的房间。
什么?很眼熟不是?在哪里见过?
《西游记》!
那菩提祖师不是用戒尺在孙悟空头上打了三下,让悟空三更时分到他寝居,偷偷传以长生妙道么?
原来如此啊!还好那时没有什么知识产权的概念,不然吴承恩可能要吃官司的。
当然我们不管这些了,因为什么也比不上《西游记》里的长生妙道,这里的传心佛法!
【经文】
“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弘忍传法于惠能的保密工作做得比《西游记》里的还好,用袈裟把两人围起来,不让人看见。传什么法?当然是发三乘之奥旨、启万法之玄微的无上绝学《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那《金刚经》本是佛教大乘般若空宗的宝典。昔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一扫旧天竺之陈腐、没落之风,以开放、平等的姿态就立于凡苦大众,寻出一套解脱人生之苦、到达彼岸极乐世界的法门。须知佛法之要义,在苦、集、灭、道四谛。人生皆苦,苦之种种原因,是为集,集之根本,就是贪、嗔、痴三毒。灭此三毒,便可证得清净寂灭的解脱境界,跳出生死轮回,到达彼岸极乐世界。而为达此境界的种种法门,是为道。释迦发大慈悲心,寻出八正道法门,教化众生,依此修行,便可了脱生死,涅槃成佛。如何是八正道?一曰正见。即坚持正确的认知与见解,明佛法要义,喻生死与解脱之真理。二曰正思维。即以正见进行观察、思维,晓喻是非。三曰正语。即说正确的言语,远离一切虚妄不实,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四曰正业。即做正确的行为,修摄其身,断除一切邪妄之行,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饮酒。五曰正命。即过正确的生活,按佛陀教导的方式进行日常生活。六曰正精进。即毫不懈怠地修行佛法,不断精进。七曰正念。即心念时时明了,不忘佛法。八曰正定。即专心致志修行佛法。八正道法,统摄身心口业,灭断三毒,消除苦因,解脱人生,实是佛教之无上法宝。是故释迦佛教一出,信者多,行者众,广为流布,使得旧天竺之哲学宗教之风,为之一新。
释迦于菩提树下得道,证得无上菩提境界,觉悟成佛。此后四十九年,孜孜不倦以身修证,教导众生,弘扬佛法。那佛法博广宏阔,于宇宙人生无一不涉;义理繁密,于物质精神无一不及。玄奥精微、意深旨幽,实是无上之宝、璨耀之界。那佛法本无三乘之分,空有之别,但后继之人无一有释迦之无上菩提智慧,于是释迦灭度之后,流传愈甚,歧义愈纷。有大智慧如菩萨境地者,各取佛法之一境,各成一派,于是佛教遂有小乘、中乘之分。小乘因亲自闻听佛陀讲法而悟道,中乘因明了佛理而悟道,但俱求自我解脱,不及其他。佛灭度后六百岁,有马鸣菩萨,倡行求无上菩提、愿度一切众生之大乘佛法。再一百岁,佛教史上不世出的天才龙树菩萨出世,大乘遂自成一派。大乘之道,在普渡众生,誓愿人人成佛。而龙树之法,破邪显正,即去除妄念,证般若真如空境。既破邪见,便明真理,即可觉悟成佛。具体而言,乃以般若智慧,明一切现象界上之妄念为空,得了不可说、无法思维之绝对界。因其了不可说、无法思维,故亦命名为空。故龙树之大乘称般若宗,亦称空宗。再二百岁,有无著、世亲二菩萨,以一切现象均为八识所生,所谓八识,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藏识)。阿赖耶识能含藏一切,识身心、爱欲,启万物、万识,含上下、四方,统过去、现在、未来,实是人心之根本,亦是了不可说、无法思维之绝对界之缘起。万法唯识,三界唯心,故无著、世亲之大乘称唯识宗,亦称有宗。
那《金刚经》虽是般若空宗的宝典,记载释迦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为众说法,弟子须菩提与释迦佛的问答。经文短小精要,但义理艰深,广观万法,在众多佛学典籍中实是宏旨高远、趣意幽旷,是经中之经、法中之法。平常之人,虽不能轻易得其要义,但只常诵持,便大有益处。而对慧根之人,则有不可思议之效。因而那惠能初闻《金刚经》,便已大生智慧,于佛法之要旨,已领悟大概。故初次见弘忍,惠能便有惊人之语。后来破柴踏碓,日日精进,离窥得无上菩提之境界,只差一步。只是因无得道者指点、印证,始终不得圆满。如今弘忍见时机成熟,再无顾忌,便为惠能悉心传法,讲授《金刚经》。惠能此次再闻《金刚经》,与上次自是大不同。只见字字珠玑,句句宝玉,宏旨幽发,义趣高妙,惠能听得心清神净,更觉般若智慧不断生长,到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那般若智慧终于圆满成熟,悟得无上清净菩提之境。
各位看官,如何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原来修佛之人,都有成佛之心,《金刚经》谓之发阿耨(nòu)三藐三菩提心,即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只须悟了自性,便可成佛。众多修佛之人,不明此理,以为佛在心外,苦苦于心外求佛,执著于幻相外境,把成佛当作功业,实是迷途障道、南辕北辙。所以《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无所执著于成佛之心,只须识得当下自性,呈现真如,便是悟道成佛了!那惠能听得于此便明白,一切万法都离不开这个清静圆满真如的自性,它本来就是清静自如的,人人具足,不生不灭,万法都从中而生。
惠能终于悟道了,关窍就在于识得这个自性。所以弘忍再三强调:“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丈夫、天人师、佛,都是佛的名号。佛有十大名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每个名号都各有含义,寓意佛具有的某功德,十项俱全则称为世尊。调御丈夫,指佛能调御一切勇于正道修行不退的人;天人师,指天人均以佛为师;佛,就是指觉悟之人。弘忍对惠能说这句话,实际上就是在宣布:“你惠能已经,成佛了!”
惠能成佛了!
记住,成佛不过是觉悟了的意思。佛,不过是觉悟的人,虽然这觉悟很难,但觉悟成佛后,绝对不会有《西游记》里写的那样神通广大。
所以,惠能的任务还很艰巨。
【经文】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曰: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中国人写书,总喜欢敷衍一些奇事异相。大凡英雄人物、伟大圣者于他所追求的境地有重大突破,总有异兆纷呈,老天喜欢凑热闹,要赶来庆祝的哦。但惠能觉悟成佛,老天却一点表示都没有,还要强调“人尽不知”。是什么原因让这次传法授衣如此秘密呢?
“便传顿教,及衣钵”,顿教,就是指顿悟成佛的法门,与神秀的渐修相区别。你看,神秀“时时勤拂拭”,努力努力再努力。惠能却说,别努力了,识得本心,就可以一下子成佛。结果,努力努力再努力的神秀败了,直指人心、顿悟成佛的惠能继承了弘忍的衣钵,成了禅宗的第六代掌门人。
看到这里,在书山学海中苦苦挣扎的广大学子们可能会有点想法。谁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应该“书山有路走捷径,学海无涯乘快舟”嘛。但是,别搞错了,弘忍和惠能在这里是耍了花招的。顿悟成佛后怎么办?还得要努力呀!“善自护念”,还得好好护住这一心念。除此之外,你还有重要的任务,“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弘忍告诉惠能,你要广泛度化有情众生,将禅宗教法发扬光大、流传后世,万不可使它中断或者绝灭!我也写了首诗,你仔细听着:“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好了,为了理解这首诗,还有后面那一段话,我不得不中断一下故事的讲述,要给大家普及一下佛教的一些知识和历史。就像前面我做过的那样,为了让大家更有兴趣,可能会用到小说笔法,并穿插一些插科打诨的话。前面弘忍传法讲授《金刚经》那段,你可能已经觉得艰深无比,头痛欲裂,没办法,佛法嘛,不然成佛怎么会那么难?下面我尽量讲得通俗易懂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