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阐幽之六十四:跟着孔子学明耻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板,如:有人跑得快,有人瞄得准,有人说得清,等等。然而,有人有长处,就有人有短板。通常情况下,这些长处和短板主要与天赋有关,而且不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所以,就无所谓可耻不可耻。如果推而广之,有人学习成绩好,有人体育成绩好,有人手巧会技术,也主要与天赋有关,虽然会影响生活方式的选择,也应该与羞耻无关。但是,世俗却以成绩好为荣,以成绩差为耻;以技艺佳为荣,以无技艺为耻。
孔子“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三十岁前就成为精通六艺的大学问家,甚至在鼓琴、射箭、驾驶技术上冠绝一时,生前就被人们确定为圣人。但是,孔子从来没引以为荣,反而说:“君子需要这么多技艺吗?真的不需要这么多啊。”⑴孔子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⑵所谓“巧、令、足”都是人为的,刻意的,造作的姿态,“匿怨而友其人”就是内外两张皮的不定时炸弹。孔子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⑶“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⑷因此,孔子认为,言行不一、表里不一才是可耻的和不能容忍的。
孔子说:“穿破旧的丝绵袍子和穿狐貉裘的人站在一起,却不觉得耻辱的,恐怕只有子路罢!”⑸穿的破旧,干净就好;住的破旧,整洁就好。“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⑹外在的物质条件差一些,没有什么可耻的。富家子弟颜回“箪食瓢饮,在陋巷,不改其乐”,恰恰证实了他不被外物所累。
子贡请教孔子:“孔圉凭什么谥号文”?孔子说:“聪敏好学,虚心请教比不上自己的人,所以谥号文。”⑺孔子评价自己:“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⑻孔子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请教过老子、蘧伯玉、子产等名流大家,甚至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问,只有真问,才能真学。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学习内生力充足的表现,向人请教问题又有什么可耻的?然而,多数人却不敢面对自己短板,总是不懂装懂,甚至拍脑袋、想当然,说出一套自己也不相信的鬼话,来展示自己无所不能。孔子说:“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⑼是的,我们永远无法唤醒一个装睡的人。认为自己无所不知的“懂王”,是不可救药的。
子贡请教怎样才能算是“士”,孔子给出的答案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⑽所谓“行己有耻”,就是“做自己的主宰,做不到就引以为耻”。管得住自己是“自律”,做得了主宰是“自由”。只有这样的人,才可能杜绝耻辱。
原宪请教什么是耻辱,孔子说:“邦君有道义,就领俸禄做事情;邦君没有道义,仍然当官拿俸禄,就是耻辱。” ⑾关于是否出仕做官,孔子说的非常清楚:“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⑿由此可知,孔子的愿望是与道同在。孔子心中的最大的可耻,是与“道”悖离。
【注释】⑴见《论语》9.6。原文是: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参考译文:太宰问子贡:“孔子是圣人吧?他为什么如此多才多艺?”子贡说:“这本来就是上天让他成为圣人,又让他多才多艺的。”孔子听后说:“太宰了解我吗?我少年时地位低贱,所以学会许多卑贱的技艺。君子需要这么多的技艺吗?不需要的。”
⑵见《论语》5.25。原文是: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参考译文:孔子说:“耍嘴皮子、装腔作势、谄媚奉迎,把日常生活当成舞台,像个‘戏精’似的。这样的人,肯定没安什么好心。左丘明觉得这样可耻,我也认为可耻。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心怀怨恨却跟人交朋友,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⑶见《论语》4.22。
⑷见《论语》14.27。
⑸见《论语》9.27。原文是: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⑹见《论语》4.9。
⑺见《论语》5.15。原文是: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⑻见《论语》7.20。原文是: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⑼见《论语》15.16。原文是: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⑽见《论语》13.20。原文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⑾见《论语》14.1。原文是: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⑿见《论语》8.13。原文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