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角度考察自我

2020-11-22  本文已影响0人  林畅是个小太阳

1、书籍信息:

名称:《自我》
作者:乔纳森·布朗,玛格丽特·布朗
领域:哲学、社会学、心理学

2、内容概要:

2.1认知心理学家相信,信息加工依赖于先前的知识和经验。

(1)人们关于自身的看法是影响信息加工的一类知识。

(2)自我认识在记忆中是有组织的,有可能是一种等级结构。

(3)用不同的方式看待自己的人,被认为具有高自我复杂性。

(4)自我概念很重要,并且具有像自我图式所具备的确定性功能。

(5)图式是一种假设的知识结构,它被用来指导信息的加工。

人们拥有关于许多事物的图式。

自我图式影响了大量的心理过程,包括我们所注意的、所记得的、如何知觉和判断他人,以及我们的行为。

2.2在任何时候,所能激活的只能是自我认识的一个分支。

这种激活依赖于个人因素(包括我们的心境和目标),以及情境因素(包括最近发生的事件以及社会环境的构成)。

影响激活的个人因素:

影响激活的情境因素

2.3人们总是会以将自己与社会环境相区别的方式来看待他们自身。

总之,特质越独特,它越容易被自我概念所表征。

2.4自我评价中的对比效应很普遍。

当其他人比个体优秀时,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倾向于更消极一些。但并不总是如此。当人们在心理上和他人有接近感时,会产生同化效应。

尽管人们对他们自身的看法随周围的环境而发生变化,但这些变化是适中的和短暂的。总的来说,人们的自我概念随着时间的变迁以及环境的变化表现出了相当的稳定性。

2.5 个人(或与个人相关的)信息总的来讲比非个人信息更容易记忆。

这是因为个人信息在记忆中能被更好地加工,而不是因为个人知识具有独特的认知结构。

2.6 个人信息通常会产生自我服务偏见。

动机和认知过程共同产生了这些偏见。人们运用信息加工策略来判断和证实他们的自我提升信念。这些策略涉及记忆中的偏见,自我服务归因理论的产生和评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