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被揍的猴子
最近接连参加了几场培训,有面向咨询团队的,有面向办公室资深同事的,还有面向刚入职新同事的。三场培训下来,感受差异最大的是气氛。
咨询团队的气氛非常活跃,讲师经常会被听众的问题所打断。场面一度在不受控和受控的边缘摇摆,我在想若不是台上站的是我司曾经的咨询总监,这场面还真不是一般人能hold的住的。
另一个截然不同的场面,是新入职员工培训。基本上是讲师全程一个人的表演,好几次讲师停下来问大家有没有疑问,换来的是略显尴尬的几秒钟静默。
我想可能有很多维度来解读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比如,跟讲师本身的培训技能有关,是否能调动大家的思考;跟培训流程设计有关,是否有一些互动的环节;跟听众和讲师的关系有关,是否是熟悉的人,是否是平等的位置;跟培训内容设计有关,是否是听众关注和感兴趣的主题。
但是,在我看来除了上面的因素,原因应该还有一个,就是团队或者组织的思考方式。
组织也会思考吗?当然。
对于个人来说,有的人经常会挑战权威,批判地思考所谓的道理是否正确;有的人则像是海绵一样,全盘汲取听到的所谓知识。
这种思考方式也会反映到团队或者组织上。一个组织如果敢于挑战权威和批判思考的人多,那么这个组织一定是活跃的,创新的。反之,它会是沉寂的,保守的。这就是组织的思考方式。
我在培训之前常常会讲一个猴子实验的故事,用来鼓励大家积极思考,勇于质疑和提问。
猴子理论
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笼子里放五只猴子,中间放一个梯子,梯子上有一串香蕉。
猴子看见香蕉,自然会爬上梯子去吃。每当有猴子爬到顶部去拿香蕉,就会有一个装置检测到,并喷洒滚烫的热水,修理所有的猴子。
吃了几次苦头后,所有猴子都再也不敢爬梯子了。
接下来,科学家调出一只老猴子,放进去一只新猴子。新猴子看见香蕉,又去爬梯子。这时科学家发现,还没等这只猴子爬到顶部碰到香蕉,就被其他四只老猴子拽了下来,暴打了一通。几次之后,新猴子也不去爬梯子了。
这时,又调出去一只老猴子,放进去一只新猴子。同样,每当新猴子去爬梯子的时候,就会被其他猴子揍。
逐渐地,笼子里的五只猴子全部换成了新猴子。它们全部没有被热水浇过,但是谁都不去碰那个梯子,更别说那个香蕉了。
于是,一个传统在笼子里形成了。
你在现实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呢?在作为新人加入一个团队后,你有没有成为那只被打的猴子?如果有新人加入你的团队,你又有没有成为那些打人的猴子?
在新人入职培训的时候,我会鼓励这些新加入的同学们,保持敏锐的思考,敢于挑战权威。在这里没有谁说的一定是对的。当有人告诉你我们都是这样做的,因为这是传统或者最佳实践的时候,你有权追问那个背后的原因。
我想这应该是thoughtworks的思考方式,或者说thoughtworks的文化。
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在一个组织内做什么事情,会被大家认可、鼓励。这就是文化。
——万学凡 《文化四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