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打卡440

2022-04-07  本文已影响0人  东哥杂谈

读书打卡第440天(20220407)

(第59本苏鸿《高效课堂》)

读第1页——40页,

读有所得:

1.备课的实质是教师对自己学科思想的阐释,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梳理,更是对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以及所涉及的时间、内容和空间结构的规范和优化的过程。这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对于一个教师而言,备课时上课的基础;对于一门学科而言,备课室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

2.备课存在的问题:对备课理解不清,目的不明;以“只备教材、只备知识只备教”为中心备课,心中无生;“贴标签”式备课,华而不实;割裂预设与生成,课堂走向两极;靠“百度”备课,沦为知识小贩;重课时备课,轻单元备课;备课改革形式化,教案教学两层皮。

3.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发展。备课要时时把学生 放在心中,处处想到学生的发展,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体验、经验、差异、困惑等,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各尽所长,各有所得,才能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要基于学生发展,“以学定教”。

4.课前的备课和课中的互动生成是一个不可剥离、相互锁定的整体,教师需要在整体的视野中认识和思考教学设计与互动生成的关系。备课形成的教案实际上表现为一种静态的“作战方案”,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生成则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动态的“实战过程”。

5.生活既是学生学习的条件和环境,又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服务生活,造福生活。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重视加强课程与生活的联系,重视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促进课程内容的实用化,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6.“教学设计”包括两层重要的内涵:(1)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使用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2)指导计划过程的主要理论基础(即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