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旅行·在路上

奥匈遗风

2018-04-21  本文已影响140人  sandorL
蓝色的多瑙河

  在遥远的欧洲大陆,曾经有过一个庞大的老帝国——奥匈帝国。如今早已消散在历史的烟尘中,不复存在了。首先明确一个地理概念,今天的世界,国家,是二战以后形成、奠定下来的。过去的奥匈帝国,包括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意大利的一部分,是一个多元化多民族的国家。说起捷克的部分,其实可能大多数人觉得布拉格这个城市,比这个国家还有名,孕育过灿若繁星的大师们,卡夫卡,昆德拉,这些东欧的文学巨匠们耳熟能详。奥地利部分,乐坛大师不胜枚举,还有之前谈到过的茨威格,在自传体回忆录《昨日的世界》里也隐约窥见到这个老帝国曾经的辉煌。

虽然是阴天,但我能感觉云层上面有光。

  今天还想说说匈牙利的部分,我想大多数人对布达佩斯的印象始于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相对于维也纳的灿烂辉煌,布达佩斯更给人一种沧桑和老旧。维也纳是那种辉煌灿烂,然后突然就定格,成了一个标本留在了今天的世界。而布达佩斯仿佛更符合时间的规律,在历史的烟尘里,一点一点的消磨。

  布达佩斯好几次的阴天给我印象特别深刻,博物馆前面是旧书店一条街,我一间一间逛过去,英文的,德文的,匈语的作品,有些零散但又努力的按照秩序落在哪里,好像感觉曾经庞大的老帝国,如今全部都藏进了一间一间的旧书店里。

有些老旧,有点冷。

  我还记得书店的墙上有好多裱起来的地图,航海图,这也许是欧洲大陆对世界探索的痕迹吧。

  说起《伪装成独白的爱情》我是偶然读到这部作品的。同时也是我认为的马罗伊山多尔,最优秀的作品。这位20世纪的文坛大师与茨威格齐名,应该说奥地利有茨威格,匈牙利有马罗伊山多尔。

  读完他们的作品我发现是有些共同之处的,都是贵族时代最后的余晖,在他们的作品里我看到了旧时欧洲从文艺复兴时代沉淀到19世纪所有的质感,思想,和爱。

  《伪装成独白的爱情》以四段独白的方式讲述了两段失败的婚姻。因为动荡、战争和变革,人类在思想巨变的动乱年代所产生的那些可贵而又无奈的感情令人动容。

    所谓爱情,不过是熊熊燃烧而玄之又玄的美丽的危险的火焰。孤独才是最后唯一的真相。在终点时你必然孑然一身,遗世独立。

  数不尽的藏书,阅遍群书只是一种条件反射,五十岁终于才读懂了托尔斯泰。他有听不完的唱片,整套的,整套的巴赫,他不是音乐家,只是有些习惯。 他的生活充满了一件又一件的程序和仪式,包括饮食,包括维持身材,很严苛的控制自己的一切。不是繁琐,是完美。

  你永远忘不了他在战争的废墟里,一尘不染的样子,他是如何做到的,我们不知道。

  也许这些画面这些描写是一种纪念吧。

我想有一种出发是为了找寻。

  其实活得越久越发现辩证看待问题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融入在生活里的东西,它可以让你得到莫大的满足与幸福。我们所处的时代受到的教育是打破过去的一切,一往无前,其实所谓的打破和抛弃也是一种遗失。就好像你要忘了你从哪来,自然而然时间长了你又忘了你是谁,在盲目的前进里,也忘了要到哪去。这是一种时代的悲哀。

  我们应该从一种激进的,物化的,单一的思想认知中解放出来,回头看看过去,并不是要回到过去,而是带着过去的经验与荣光继续前行,不要让某个时代的行为,彻底的丧失了归属性。

  我想这是如今时代里再无大师,再无灯塔的原因,也有可能是时间太短,还没能验证。

  我喜欢在老旧的布达佩斯,找一找曾经照耀人类思想的灯塔们,在虚无凄迷的时代里,凝望着远方那束光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