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我们生活在一群弱智的世界里
本篇是彼岸君“谈谈世界”系列的第三篇。第一,二篇请见“推荐拓展阅读”
题记:我们常常对和我们观点不同的人群进行智力上的鄙视——这世界上总有一半人在嘲笑另一半人是傻瓜,简单加一加,其实我们生活在一个傻瓜的世界里?
1.
日本又双叒叕地震了。
一位朋友生活在东京,对传言中的“东京大地震”心有戚戚很是担忧,但是我思量了半天措辞,却不知道怎么送出我的安慰。作为一个懂一些地震科学的人,我不能说“它一定不会发生”,这样既不客观,也不科学。但是鉴于我无法做出有意义的预测,任何说辞都会让自己像个流氓。
很遗憾,作为一个全美排名前三的地质系出来的地震学博士,我依然没有底气做地震科普,也解决不了现实的疑问。
我知道这也不完全是我的错,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社会高估了“专业人士”所应该扮演的角色。而我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员,同样会有这种倾向——一旦我脱开了自己专业的领域,便也忍不住去寻找着简单的肯定或者否定的答案——因为没有这些“结论”,我无所适从,失去了行动的能力。
并非否定科学,而只是在尝试另一种解读世界的方式看到万维刚在《万万没想到》一书里对医学领域的论述,我敢稍稍肯定,我所在的领域不是特例。在漫如浩海的有关医学方面(尤其是营养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论文中,万维刚看似无意却狠狠地戳了一刀——
“所有搞医学研究的科学家都知道这个秘密:医学研究根本不靠谱。”
而这种“不靠谱”,还真不能怪科学本身,而要睁开眼看看科学界的研究成果是怎么被宣传到大众媒介的。就算科学家下结论总是谨慎,然而记者需要题目才能写作。
因此,我们看到得也大多都是中华名医的养生经验,外国专家的抗癌良方,不转不是人的科学搭配秋冬食谱,药到病除让人惊jing喜xia的大保健。除去纯粹瞎编乱造的那些,即使这些“理论”确能找到出处,往往能找到一篇两篇国内国外的期刊论文就已经了不得了,先别说论文世界结论更新换代超乎你的想象,你不知道《自然》杂志上70%的论文都最终证明是有错误的吗?
但是,请不要就此否定了科学的价值。虽然科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野心并没有那么大,那是因为科学论证的方法,是不同于我们直觉思维的另一套系统。它可能起始于搜集事实,但事实并不一定能够推导出一套理论(也可能是几套理论)。而在大多数时候,这两者即使相关也无法证实因果,既非充分条件,也非必要条件。
而那些“不对”的论文,你可以把它们看做是科学在前进过程上必须经过的道路,如《万万没想到》一书里说得:
“这并不表明科学中没有正确答案,它只是表明得到和判断正确答案并不简单。”
2.
科学如此,技术亦是如此。
还记得1000多天前沉没海底的MH370吗?一架载满了中国乘客的飞机莫名其妙地消失在茫茫海上,在全世界都出动寻找,铺下所谓的天罗地网,耗费了数不清的人力和物力,仍然杳然无功。就连最普通的吃瓜群众,也难免生出错愕甚至恐惧了吧,因为这不是书本或者纪录片上一个年代久远的神秘传说,而是发生在现世,现时的真实故事。
人类本身被技术裹挟着向前,而拥有了进步的假象。因此,人类在各个层面的技术能力也被大大高估了。在一片开放的海域寻找一架失踪的飞机有多难?普通人没有办法做这个估计,因此,各种阴谋论调甚嚣尘上。与其说是故事会的人又出动了,不如说是人们难以接受现实的情绪推动了这些论调的产生。只有假设一个背后强大到不可阻挡的力量在导演这一切,才能换得普通人的一点心安。
技术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可能给人惊喜,也可能超乎人最狂野的想象。但它并不只有在人类期望前进的道路上,开出花来。
3.
我们每个人都自认是个思想开放的人,但事实上,大多数人并非如此。
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本来也应该是“科学家思维”,先观察再下结论;而我们实际做的,反而经常是“律师思维”,有限时间内确定了结论,然后再去找支持它的证据。
而这导致的结果,往往是选择性失明。
而当媒体也站出来强化某些本来是主观的观点后,观众内心的想法和观点得到确认,从而更加坚信他们所相信的即真理。但可惜的是,如果你在不同的新闻频道中切换(比如Fox和CNN),你也许会精神错乱。
一个自由主义者往往在看到Fox洋相百出的报道时候占有巨大的道德和智力优越感,但其实新闻媒体本身并无所谓倾向性,它们只是为它们的观众群服务而已。没有立场而只有利益,这才是新闻媒体廉价贩卖观点的真正原因。
大到是否禁枪,大麻是否应该合法化,应不应该开放非法移民入境,小到一个社区应不应该涨税,一个学校该怎么教授某些内容,远远不是站在一个战壕里朝对方投掷大便就可以解决的。不妨假设一下,如果两个人的思维能力和方法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假设他们能够诚实地交流所掌握的证据和归纳演绎的方法,那么他们的结论最终也会趋同。
可惜,在很多情况下,不是证据出了问题,往往是交流出了问题。在每一边都认为对方是弱智的情形下,屈尊纡贵去和“弱智”交流,也就变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任务。互撕变成唯一的选择。
4.
无论是科学与技术,还是现世议题,尝试用一套传统的人类试图解构和简化世界的逻辑去推导,都有可能把自己陷入死胡同。
科学的理论,从古希腊时期繁衍至今,用的模型越来越接近真实世界,但是它仍然只是个模型。每一门理论,是我们用来理解世界的一个角度,而并非是全部真理。
举个简单的小例子,如果用数学上常用的“傅里叶变换”来理解这个世界同时存在的周期性和偶然性,我们可以假设--世界是频域里众多频率叠加通过傅里叶变换在时域里的具体体现。我们记录下的历史轮回或周期现象,可能是占支配地位的频率函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预知”,而在“周期性”上叠加的这些“不够规律”的部分则可以看成是众多不同频率的函数的集合,也是对我们投射的未来映像的扰动。
终生所奋斗的,仅仅是站上更大的齿轮?“知乎”上曾经有一个十分有画面感的想象--如果世界是一个正在运转的大机器,主要的频率函数是大齿轮而叠加在上面的是不同组合各自运转的小齿轮,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个最小维度的齿轮上翩翩起舞——却从来感知不到背后齿轮的支配,甚至存在。
我是在瞎扯吗,可能是。但比这更完备的系统和理论,也如这个傅里叶变换成的世界一样,是我们探索这个世界的一个视角。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真的都是弱智,谁也不比谁聪明一点。
我深知所看到的世界,它只为我服务——欢迎你带我看到你的世界,挑战我,说服我,骂我弱智也无所谓。
Right here, right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