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2017-03-16  本文已影响0人  Lanvie林芸

《设计心理学》这本书听过很多人推荐,书里讲了很多关于设计的原则和需要注意的东西,作者用了很多事例辅助说明,语言也很生动,很容易看下去。

书中的设计原则基本都是围绕着两个方面提出的:概念模型与行动七阶段

概念模型:匹配性、可视性与反馈
概念模型
作者提出了一个“概念模型”的理念。通俗点讲,也就是设计人员想的与用户要的是否能匹配,并且这种匹配是否能呈现在物体本身。通过这个概念模型,作者延伸出三个设计原则:匹配性、可视性与反馈
行动七阶段:关于错误
行动七阶段
行动七阶段也是作者在本书提到的一个重点。作者将人们行动的整个过程概括为执行与评估。具体的七个阶段为:
  1. 确定目标

举个例子,小红现在想联系小明。此时此刻,联系小明就是行动目标。而联系小明有很多种方法,小红想打个电话给他。现在小红的目标已经转换成了意图:打电话。小红想着打电话需要拿起手机找到小明并按拨号键,这时候小红已经明确了行动内容。接下来小红开始打电话执行行动。电话的另一边传来嘟嘟的声音,随后小明的声音响起。小红在拨打电话后,就一直在感知外部世界。出现了小明的声音后,说明电话打通了,这是小红在解释外部世界。打完电话,小红也联系到了小明。结果与目标一致。

在以上的每一个步骤中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人们中止行动或行动失败。更加不幸的是,人们常常出错。作者总结出了人们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六种失误:

针对人们常常出现错误的行为,作者归纳了几条与差错相关的设计原则:

总而言之,在执行过程中,让用户看到哪些动作是可行的,在评估过程中,把操作结果显示出现,使用户容易判断自己的工作状态。

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

作者总结的这几点,也可以当做工作的自查表,反省自己有没有出现以上的错误。

总结:设计七原则
  1. 应用储存于外部世界而不是头脑中的知识

  2. 简化任务的结构

  1. 注重可视性,消除执行和评估之间的鸿沟

  2. 建立正确的匹配关系

  3. 利用自然和人为的限制性因素(让用户只看出一种操作方法:乐高)

  4. 考虑可能出现的人为差错(把用户当小白)

  5. 若以上都无法做到,采用标准化(统一执行一套标准)

总结

《设计心理学》这本书干货很多,我认为更适合边实践边看,对于书中的一些理论能理解的更加透彻。这本书值得多翻看几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