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浓浓培训时,收获满满入心来(一)
学习是最好的姿态,培训是最美的遇见,成长是最好的风景。阳春三月好时光,3月23日——29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洛阳师范学院举办的为期6天的洛阳市中学政治骨干教师培训,收获满满,感受颇多。
培训前两周接到通知,看见培训地点在洛阳师范学院,心怀窃喜,06年毕业后,就没再回过母校,转眼间17年的时光一晃而过,再次以学员的身份回到母校学习,激动又感慨,期待又兴奋。尽管新校区没有了我青春的痕迹,但大门口“敬业奉献,为人师表”的校训,马克思主义学院宣传栏里熟悉的教师名字,提醒着我,我曾经来过,我的春春在这里路过。正如班主任周老师所说,虽然少了回忆的惆怅,但却有了前景的美好。是啊,岁月沉淀下来的,不仅是更优美的校园,还有更强的办学力量和文化底蕴。一周的培训,让我和学校有了更深更新的链接,母校,大学,是每个人心中萦绕不去的梦,是记忆,是情怀,更是成长。
一、遇见: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远。
24日上午的开班典礼上,校领导对学员提出了殷切期望,要肩负使命,提升自己,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开班仪式上,我还记住了代表学员发言的马晓琳老师,她也是第二小组的组长,她的发言稿写的很精彩,真挚的情感,斐然的文采,有感谢,有期望,有自省,道出了我的心声,这是培训中让我印象深刻的第一位优秀老师。
开班典礼结束后,我们到了这次培训的主会场——模拟法庭,在班主任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分小组开始了“破冰之旅”。每个小组的任务有:利用二十分钟的时间头脑风暴,给小组取一个组名,写一个口号,定一个目标,展示一项才艺。展示环节中,我见识了集体智慧的力量,组长们的勇于担当,运筹帷幄,老师们的落落大方,积极主动,出谋献策,让我深深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差距!尽管我们这个团队的平均年龄并不年轻,可岁月的年轮褪去的是容颜,增加的是智慧,朴素的外表遮挡不住熠熠闪光的灵魂,看着老师们妙语连珠、口若悬河的即兴发挥,真幸运,能遇见这样一群优秀的同伴。
第一组的组长赵伟老师,她说话声音洪亮,气场十足,口才很好,我认为她完全具备一名优秀主持人的潜质。
我们第三组的组长徐静静老师,非常年轻,很有担当,组织能力强,她善于学习,听课非常认真。我想这么年轻优秀又努力的她一定会大有作为。
第四组组长王姣敏老师,是这次培训我最先认出的老师。第一次见她是两年前,在全市高三政治研讨会上,她做示范课展示,那节课我至今印象深刻,清晰的记得她讲的是一节复习课,她创新的教学方式,巧妙的课堂设计,精湛的教学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影响,那节课成了我以后上复习课的标高,也让我记住了这位作课老师的名字。这次有幸近距离接触,在“破冰之旅”中她的临场发挥和表演能力让我看到了课堂外的她,我们的骨干老师团队果然藏龙卧虎,个个都是精兵强将,从专业到个人素养,从知识到口才,都无可挑剔。
加了王老师的微信,我才知道,原来,王老师不仅是全市高中政治学科的大咖,也是一名非常出色的班主任。她是省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成员,有自己运营的个人公众号。认真拜读了王老师公众号里的教育随笔,案例,叙事,她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对班级管理的探索,对个人成长的精进,是我在网上看到的同类文章中最好的,原来,榜样就在在身边,王老师就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第五组的组长袁晓鹏老师,来自洛阳市实验高级中学,在培训的现场,不管什么时候看见他,总是笑呵呵的,阳光,开朗,豁达,侃侃而谈,才华横溢,是我对他最大的印象,最后一天他做的课例展示,非常值得我学习和研究。我们居然还很有缘分,结束回家去坐公交车的路上,偶遇袁老师,热心的他直接把我送到了家门口,更巧的是,我居然和她的两个姐姐是同事。
人生总是有许多偶然和巧合,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与老师们的培训相遇,让我想起卡尔萨根的一句话:“在广袤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中,能与你共享同一颗行星和同一段时光,是我莫大的荣幸。”虽然在优秀面前,我深感差距和自卑,但这也更让我清醒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成长和精进,只有在路上,才能遇见更优秀的同行者,才能见天地,见万物,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