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中的“喜者、惊者、思者”提法源自何人,如何让三者融合?
图/蒲青松 文/秋香
在中国人的审美中,花鸟画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这源于中国人的一种哲学思维,花是心灵的讴歌,鸟是人格的象征。若想画好花鸟画,需要有诗文的基础,诗文是花鸟吐露出的才情,而画面上的印章,则如鸟儿的明亮叫声,宏亮优雅。
今天推荐的花鸟画家蒲青松先生,是陈晓辉美术馆的常客了,我们曾推广出他的系列作品,得到了网友的普遍关注。受一些朋友的邀请,今天我们再次推广一期蒲青松先生的新近作品。
在中国花鸟画的传承沿袭中,宋代花鸟之精美,明清文人画独领风骚,徐渭以狂放的笔墨,淋漓尽至的描绘了花鸟世界的无限精彩,八大以简炼之笔墨,写出了造型奇崛精品佳作。清末后,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创新花鸟画的格局格调,一改冷逸清雅之风,用色大胆浓艳,发出阳刚之气,是笔墨当随时代的践行者。
在蒲青松先生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这种历史的传承,尤其是对王雪涛先生的作品极其钟爱。对于他来讲,学习花鸟画,要知传承,善取舍。他以历朝历代花鸟大家为榜样,心有榜样,行有力量。
清代画家戴熙谈绘画审美体验时说:“画有令人喜者,令人惊者,令人思者”。在蒲青松先生的作品中,这三者都有所体现。
喜者,可在他的画中看到,喜庆与吉祥,鸟是吉鸟,长枝凌空,若有若无。一鸟飞来,落于枝头。传递给人们的是一种由内向外的喜悦之情。
惊者,蒲青松先生的画作,以精而惊,意思是说,他画的很是精细,丝毫没有敷衍的动作,笔笔到位,处处尽心。如果是一张画如此也罢,而他的画作极为高产,真正做到了又好又快,让读者为之惊讶他的才情与勤奋。
思者,中国画讲究的是以形传神,借物言志,花鸟画亦是如此。鸟,也可理解为人格与心境,或独立,或群居,或美艳,或俊美,或声美,他们存在于自然之中,有着自己的世界,当他们进入画中,是否也会让读者想到人类自身?故此,可否借鸟而传言,借鸟而道志?
蒲青松作品欣赏:
—END—
本文系陈晓辉美术馆作者原创,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书画资讯,请关注本馆公众号:每天看书画,心情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