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如何做好微信社群运营和管理
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者,通过数据可以发现,图文消息整体的阅读量是在持续走低的,而一旦出来阅读量的爆涨,往往是因为有更多的人将文章转发到微信群或朋友圈,因此单纯靠公众号能带来的阅读量和转化是有限的,应该找一个离微信群和朋友圈更近的渠道,找到一个**消息的更好的出口,以此来提高阅读量或者转化,而构建自己的社群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在社群中运营人员和用户距离更近,在更多的交互当中会提高用户黏性,加深感情和关系,提高他们的活跃度,而活跃的用户能够帮助我们去扩散和转化。
因此我们可以确定下来做社群运营和营销的目的有三方面:提高公众号的打开率、拉近与用户的关系、在互动和关系中找寻更多连接和转化的机会。
同时你也应该注意到了,我们加了那么多微信群或者QQ群,后来大都陷入沉默,或者变成广告群、垃圾群,最后要么自己退出,要么解散,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我们先分析一下目前社群常见的五种死法:
1.主题定位不清晰:有些人一时兴起,把自己身边认为不错的人一股脑全拉进群,美其名曰“优质资源群”,希望大家以他为核心建立连接,但这个群的主题不清晰,人群层次落差过大,没有共同话题,于是很快就有人退群。如果进来的人不能明确这个群的定位和主题,或是这个群与我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就会很快退群。
2.没有群管理者或者管理不到位:虽说张小龙说过微信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平台,但去中心化需要有良好的自律才可以维持,而大部分人并不具备这个能力,一旦群里的管理不到位,很快会陷入无序状态。
3.垃圾信息过多:管理不到位带来的坏处是很多人会把这个群当作是广告群,群里不再有人说话。
4.社群形成骚扰:相比于广告群,另外一种情况也很可怕,群里的人太活跃了,一天能有上千条消息,以至于有价值的信息被淹没而无法筛选出来。
5.社群质量下降:原本希望群里会有大牛在群里解答或交流,但随着大牛在群里活跃得越来越少,其他群友的成长又跟不上,社群的质量就会越来越低,大家看不到有价值的信息,就会慢慢离开。
针对社群的常见死法,我们提出了六个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社群的活跃度和存活时间。
1.定位:有精准的定位,才能让有共同目标和爱好的人聚在一起,也才能让人知道在群里应该讨论些什么;
2.群规:无规矩不成方圆,群里要有较明确的群规并且严格执行;
3.维护:没有维护的群会很快死掉,需要精心做维护;
4.结构:良好的社群构成是确保社群能够坚持下去的必要条件;
5.输出:要有内容或者其他价值输出,没输出的群毫无意义;
6.复制:当社群的管理、维护规范和成熟时,可以做快速复制,这样社群才可以越做越大。
下面展开来讲:
一. 定位
让对的人在一起做对的事,“对的事”就是要明确这个社群的主题。这个主题一定是小的、领域细分的、比较精准的。相反的就是前面说的把亲朋好友同事全拉入一个群里,不能称之为社群。
定位准确的群,大家都是相同身份属性或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有类似的目标和需求、情感、地缘的联系,这种定位足够清晰、足够细分、足够精准的社群,才能让大家针对某一个话题展开讨论,协同去实现一些目的。即使成员天南海北,也可能因为这个过程的情感积累,把大家身上相同的部分不断提升和放大。这样的社群有持续的让人产生兴趣的话题,源源不断产生新内容或能让他们实现其价值的才叫好社群。
二. 社群规则
由于每个群成员的身份背景、学历经历、需求目的都不一样,要求每一个人做到自律是不太现实的,每个人说一句不切题的或发些无意义的广告这个群乱了。所以必须定制相对比较公正统一的规则,严格执行,才让这个群能够良好地运转下去。
一个好的群规需要有以下要素:
(1) 强调本群的定位和宗旨,得到所有人认可,明确这个群适合谈论或分享什么样的内容;
(2)明确群内倡导和禁止的事项,让符合群定位的内容多产生,不符合的尽量减少,形成良好的沟通秩序;
(3)群内沟通与分享规范,通过一定的机制让大家敢于发言或制造一定的机会让大家参与讨论。
群规制定起来后,重点是需要把握平衡。如果制定了比较严格的群规且执行太过强硬,大家会怕触碰到各种各样的群规,以至于干脆什么都不说从而导致活跃度下降。所以好的群规不仅要禁止不应该出现的内容,还要鼓励大家产出内容,保持群的活跃度,所以群规是不断磨合和调整的。
三. 社群维护
维护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专人维护、群友维护、内容维护、资源维护和线下维护。维护方式需要根据社群情况来设置。
社群管理其实是非常麻烦的,因为大家身份背景不同,需求不同,专人维护的好处是可以投入时间和精力,有时间去做更深入的研究,不断地尝试新方法活跃社群。比如说,每天提供行业话题、组织群活动、维护群秩序等等。
专人维护有很多团队是达不到的,就可以采取这个办法:借助群友的力量。每一个群里都有活跃的人,可私下里沟通让他们担任群管理,并给予相应的学**、成长、产品甚至一定费用等好处。只需要他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帮我们分担掉管理的压力。管理员经常轮换,因为时间和阶段的需求不同,一般2-3个月轮换一次。
再一个是资源维护。社群成员的角度、视野、资源都不一样,通过社群集思广益可以得到很多灵感。比如HR群,可以推荐优质人才,用人单位、猎头可以发布工作或进行信息置换等。另外大家都是同行业,可以多进行内部合作、资源转换;再有一些是音乐绘画等兴趣交流群,可以交换行业最新的消息,提高自己的技能等。
还有一种方式是内容维护,由特定人持续带来价值,比如群里付费的人员可以优先听课,或提供各种干货,有价值的内容也是很吸引人的。
最后一个是线下维护,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线下活动见面沟通容易产生更深的感情和直观的印象,哪怕再次回到线上关系也会非常不一般。因此像吴晓波频道在全国数十上百个城市建立了社群,每个社群都会频繁组织线下活动,大家也会把自己的场地、产品、资源贡献出来供大家聚会,关系变得非常棒,有什么活动也能够积极响应。所以如果你的产品是全国性质的,那么建立各个地方的社群就非常有利于大家围绕着你们建立各个地方分舵,这种群的活跃度往往都很高。
四. 社群结构
社群的结构决定了能否有活跃度,能否有更多内容输出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社群有三种结构:
第一种:大咖云集,里面是行业里优秀的人,这种社群非常普遍,大家都觉得邀请越多的大咖进来会越活跃,社群的价值也越高。但问题是大咖们都比较忙,除了他自己需要和别人产生连接的时候,平时是不会在群里活跃的,所以这种群反而是最快沉默的。
第二种:没有大咖的群,可能是一帮有着共同兴趣的人,大家的水平、层次都差不多,有共同话题,但没有中心,就容易形成灌水群,价值也不大;
第三种:群里有几个大咖或核心人物,能够输出有价值的信息,而剩下的大部分是普通人,他们进来是学**、请教、讨论的。这种群的稳定性一般比较好,只要核心人物每天在群里活跃一两次,这个群就会很热闹,大家在群里有收获,也能够跟随着核心人物来成长,如果这些核心人物离开了,新的核心也会诞生,如此循环,健康发展。
五. 社群输出
管理者有了,这个社群要有源源不断的输出。有输出,这个群才能持续有价值。
输出主要分为:内容输出、话题输出、资源输出、利益输出。
内容输出:就是前面说的,群里有大咖或核心人物、管理员等,可以让群友收到最新资讯、有价值、能帮助成长的信息。
话题输出:比如定期的推出话题讨论,同时把讨论结果集结成册变成精华或文章。没有参加的人看完整理后的内容感兴趣,就会有新的成员加入。长此以往,才能形成品牌吸引力。
资源输出:是大家各自拥有一定的资源,比如人脉资源、学**资源、商品资源等,只要大家觉得这个群还有用,就不容易散,而且在资源交互过程中,很容易形成稳定的关系。
利益输出:最典型的就是一些销售代理群、公司内部群、某些合作群等,因为有利益相关在,这种群往往规模不大,但是关系最稳定。
六. 社群复制
好的社群可以快速复制。群的模式可以复制,也能取得成功。社群如何定位、怎么招管理员、如何维护等等形成文档后,每当有新管理员时,直接把相关文档发给他看,就知道如何管理维护了。
而复制的模式主要包括:
1. 平级复制:典型的就是产品群或兴趣群,每个群讨论的话题都只有一个,每个群不会有太大的差别,用同一种模式复制和管理即可;
2. 上下级复制:我们可以从普通群里找到优质的人,组成核心群,或者是根据不同的级别,如产品经理群、市场总监群等,级别相同才会有共同话题;
3. 分化整合复制:一个大群因为话题比较分散很难让所有人都感兴趣,但这些人又有一些共同标签,可以从中分出一些人从不同角度或是不同关系组成社群。也可以在多个社群里重新组合成新的社群,不断迭代和更新,保持活力;
4. 地域复制:这个就是之前讲过的同城群,也是比较成功和稳定的可以复制的方式。
那很多人就想问了,用了以上六个方法就能避免社群死亡吗?我不敢说,但可以确定的是,只要做得到位,至少可以延缓或者是提高现有社群的活力。
最后说一个做社群分享的经验,以在微信群内的分享为例:
1. 提前准备。邀请嘉宾、沟通选题,把活动流程和案例跟嘉宾沟通清楚,提前做彩排,了解嘉宾的实力和分享的内容,针对性的撰写宣传文案;。
2. 通知**。一般情况下提前一周左右开始宣传,利用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等渠道,并设定激励分享机制,尽可能的扩大影响力,提高报名人数。
3. 拉人入群。当有人报名的时候,让用户加你们的客服微信号,核实一**份后如果符合条件,给他加上一定标签分组,在活动开始前几个小时,再统一批量拉群,这时候群的活跃度最高,也让嘉宾感觉到群的氛围。
4. 强调群规。在拉群的过程中,往往是最混乱的,这时候可以让管理员或比较熟的朋友在群里反复强调群规,维持秩序,确保大家能够按规定把自己的群名片按要求修改,不乱发广告,不刷屏等等。同时也可以让大家相互介绍,认识一下自己,说不定能促成一些合作。
5. 随时进行场控。分享开始前再次强调,嘉宾开始以后如果管理员发现异常,随时出来进行协调,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就暂时中止确保活动能顺利进行。如果有人插话、讨论,会严重干扰嘉宾的分享。
6. 虽然前面管得比较严,但大家既然是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来的,就肯定有许多问题,最后留出20分钟左右的时间提问,嘉宾给予回答,体验更好。
7. 最后要把嘉宾分享的内容整理成文章,在公众号或群内分享,哪怕有些人没有完整听完,也正好可以回顾一下,趁着还有活跃度,让大家及时分享、讨论。而整理的工作可以在群里招募志愿者,只要这些人愿意主动贡献自己的时间,就可以帮助你们省下很多时间。
如果只是为了临时做一场分享,也可以在分享结束一周内解散群。假如还有别的用处,就可以用上面的方法把群维护起来,不断做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