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概念:知识
第一部分:原文阐述
1.开篇定义:
所谓知识,指的是能够知道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且长期来看更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结果的那些信息
分辨知识,要问自己两个问题,也即衡量的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 知道了这些之后,我的哪些决策会因此改变?第二个维度:长期来看,这些东西可能为我带来哪些想得到或想不到的好处?
2. 做任何比较或选择时,要多引入一个维度:时间。这样才有利于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推论: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紧急的事情,很多事情只是‘貌似紧急’,如果想清楚时间的维度,其实就可以淡定从容的做重要的事情了。
3.衡量知识的第三个维度:是否有繁衍能力。
有些知识,能繁衍出更多的知识,于是它们更高级,更有价值。
举例:这类有繁衍能力的知识,多为‘通识’,比如逻辑学、概率论、英语、编程等等
4.衡量知识的第四个维度:体系化。
体系化的知识,是更高级的知识,至于碎片化什么的,碎片化的是时间,跟知识完全没关系。
前人之师:在知识的海洋里,最佳策略是‘漫游’,尤其对于普通人来说,更不要用现阶段的眼光来判断这个知识在未来是否有用。
知识怎样产生价值:知识本身无法给我们创造价值,只因为它的存在,改变了我们的选择时,才体现出它的价值。
所以,漫游在知识的海洋里里,总会遇见‘serendipity’的时刻,‘意外的好运’总会到来(其实只是早晚而已, 甚至是必然)。
serendipity类似于融会贯通,融会贯通就是在两个原本貌似不可能产生联系的节点之间产生了‘意外的联系’,而后竟然发现那个联系足够重要,足够有用,甚至达到令人震惊的地步。
而融会贯通的前提是:可产生联系的节点数量足够多。节点类似于神经网络的隐藏层的一个个神经元,每个隐藏层的神经元都与紧邻的神经元产生连接,那么n个节点于n个节点就会产生n平方个连接,如果隐层层足够多(比如学习了多学科多维度的知识),那么经过连接后产生的信息的维度会更丰富,遇到serendipity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
推论:博学的人才能够产生融会贯通。也即是知识的维度(隐藏层足够多,隐藏层的神经元个数足够多)足够丰富。就像浅层的神经网络(网络比较浅,隐藏层比较少)只能够拟合简单的函数,而当神经网络足够深时,几乎能够拟合出任何复杂的函数。
美妙的一点是:一旦融会贯通的效果出现了,体系化也将自动形成。当然,也许体系化是因,融会贯通是果。
5. 小结:
so, 有繁衍能力的、体系化的、长期的、能指导我们做出更好决策的信息,才能称之为知识
ps:原文有个很好的关于焦虑现象的解释,及一个关于是否知识体系化的比喻
解释:在学校中的学习,可以通过考试成绩和老师的跟进得到‘即时反馈’,而毕业后,这个世界能够给你即时反馈的知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而那些真正有用并且能够改变你生活的知识,有时反倒会让你‘迟迟看不到结果’。所以很多人开始迷茫了,开始焦虑了,开始病急乱投医了。这似乎是每一代人都逃脱不掉的魔咒。
比喻:任何人之间的差别特别大(知识是否体系化),有些人脑子里只有零星的几块砖头碎片而已,另外一些人的脑子里有一栋房子,还有一些人脑子里有高楼大厦,更有一些人的脑子里有一整个城市……
第二部分:感受
1关于体系化
最近周五的分享会,我分享的都是图像分类以及目标检测的内容,有人觉得偏离了nlp,没什么用。好在这个想法我并没在意,因为我期待着serendipity的到来。基础框架的分享是为了帮助将零散的内容体系化,从而形成真正的知识。
学习不能受限于自己的工作,因为暂时看不到作用的知识只是暂时还没发挥出价值而已。‘漫游’的策略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