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共赏】遇见文字✨遇见爱图画梦园

走马观华“下南洋”(5)

2019-08-20  本文已影响4人  山色归读小助理

作者:罗时汉    侵权必究,授权转载见文尾。

比如一幅铁塑漫画里5个人物,有顶着一篮衣服的妇女、女佣、小孩、苦力和英国考察员,形容在这狭窄的五脚基(五英尺人行道)可以看到的行业。

比如著名鞋子设计师周仰杰开始其学徒生涯的地方。他是伦敦某学院的毕业生,最初曾在南华书院街拐角处的香港鞋店当学徒,该鞋店至今仍在汕头街。

再比如隐匿在打石巷无尾巷的一间设计简朴的屋子,那里是当地小说家亚默塔鲁的诞生地,经过艺术家的创作将这位小说家化成一名在摇篮中写作的婴儿。

这些妙趣横生的铁塑漫画和壁画分布在大街小巷,涂鸦成槟城的风景。每幅铁塑漫画都是一则故事,附一些英文说明。但我和大部分游客一样,只是把它们拍下来,而不会当场深究它的意趣。于悠闲中漫步街头角角落落,寻找并欣赏它们,是一趟文化之旅,感受小城故事的独特魅力。

多姿多彩的多元种族文化成为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来源。槟城的壁画和铁塑漫画,将艺术和旅游完美结合,确实开创了先河。如同纽约和巴黎的地铁艺术、日本原宿的角色扮演文化,这些街头艺术已与槟城融为一体,让槟城古迹区更赋生命力,也为城市旅游观光增色不少。充满艺术气息的槟城成为环球焦点。

在槟城,华人五大姓公司以本头公巷的大伯公庙为精神庇护。主要来自福建漳州府海澄县三都地区的陈、邱、杨、谢和林姓的先人从清朝起下南洋,繁衍生息,在此形成以闽南人为主的文化圈。

最老的谢氏宗祠——世德堂谢公司,始创于清嘉庆十五年。历时15年完成的折衷式建筑,供奉原乡六社庵两位福侯公及广惠圣王的香火,展示历代谢氏异地生存的轨迹。他们除了积极于个人生计,还凝聚族人,为宗亲提供落脚、就业和联谊之所,并兴办学校,把本土的乡团组织移植到大马,传承仁义礼智信的儒家精神。

我们还能看到鲁班大庙、胡靖大庙、顺德会馆、番禺会馆、琼州馆、广州府会馆等等,甚至还有BEI京会馆……下南洋!中国第一批走向世界扎根当地并保留国粹的是他们,可歌可泣。

建于光绪二十三年的张弼士故居,据说是东南亚现存最大的清代中国园林式住宅,称为蓝屋。与对面的赤道艺术学院形成中西对照。可惜等不到它的开放时间,我们要走了。

此行,除了视觉,还有味觉上的享受。无论是在生意火爆的德成饭店点海鲜煲,还是在老俩口张罗的“大满粥”配卤菜,都感觉到纯正的氛围。

槟城的天气非常炎热,如果怕走路太热、太累,可以租车,让游览更轻松。乘上一辆花车,车主是广西籍第三代,姓谭未婚。祖父90年前来此,他去世后再无家乡联系,断根了。他说马来人有些懒惰,小富即安,不思进取。而华人的勤奋精神一直没变。

“让书写美丽的城市成为一种快乐。”赞助社区刊物《城视报》全部开支的亚洲文件夹集团主***席拿督林顺发说,走遍世界各地,最美的城市还是槟城家乡。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罗时汉”


Fountain&简书社区首批特邀资深合伙人,官方授权会员推广专员。通过本人专属链接:https://www.jianshu.com/mobile/club?ref=a9ab41ba购买简书 铜牌/银牌/金牌/白金 会员,最高获赠1年有效的95000点收益加成卡,另外返赠1000简书贝哦!

联系微信:gd_42152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