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问题问与答(一)
2024-06-14 本文已影响0人
心知遥
老师您好,我家儿子快六岁了。昨天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问题,不知道处理的是否合适。事情是这样的,孩子昨天嬉皮笑脸地对我说欺负人挺有意思的,说不敢欺负妈妈,但是欺负姥姥和爸爸还有小孩儿有意思。我听着就很不舒服,于是把他叫过来说,你知道什么是欺负人吗,他解释了一下,我听完觉得他应该是能够基本理解欺负人的含义,于是我就问他:你有没有考虑到被欺负的人的感受呢?儿子和我嬉皮笑脸,我内心稍稍有点生气,训斥了他,但是感觉没什么成效,孩子这是缺乏同理心吗?
你好!通过这一件事情,我不能判断孩子是否缺乏同理心。
孩子愿意告诉你他的新发现,是一件很可贵的事情。妈妈可以这样引导会不会更有帮助:
第一步,告诉孩子,你听到了他的新发现,和妈妈分享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的。
第二步,听听孩子是如何“欺负”姥姥爸爸和小孩儿的,只是听,不要打断,认真听,并且牢牢记下。
第三步,和孩子一起剖析为何会觉得这样的行为有意思,听听孩子的思维。
第四步,不管他说了什么原因,妈妈都需要思考,并作出引导,如妈妈提到的,换位思考,将一件事情拿出来深化,一起像讲故事一样地推断一下当时对方的感受。
第五步,让孩子自己总结,下一次会怎么做。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在以上5步并未做之前,不要下定论认为孩子说的一些概念就是存在的,比如“欺负人”,也许并没那么坏,再者,如果我们一味强调一个负面行为,去勒令制止该行为,而不是去听听背后的故事发展或原因,孩子很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而真的朝这个负面行为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