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视问政节目看“为官之道”
西安电视问政节目,受到全国热心观众的强烈好评。尤其是主持人和观察员的犀利提问,总能直击要害,让回答者避无可避,躲无可躲。
在这样的直播平台上,直面全国观众,那些为官者能力是强是弱,是深是浅,一目了然。
在评论区,也不乏有人对某些官员质疑:这些人是怎么当上这个职位的?
我们就从这“为官之道”说起。
为官途径之一,从院校毕业,从书本上坐上官位的。这是一。
这类官员,从进入学校那天起,就一直置身于“书海”中,从未走进过群众走进过老百姓,甚至连深入生活都是问题。书本累积到一定程度,这官帽就戴上了。
这类官员善于学习理论知识,善于总结归纳分析理论知识,能写会说也能出版著作。他们缺乏的是,群众基础和生活阅历。
这类官员为官后,将继续着他们的优势和擅长,将自己埋头在会议,文件,和笔端上。他们很难真正体会和了解现实中的老百姓遇到的问题。与老百姓始终隔着一层纱,是不太可能真正为民办事的。所以这类文官,其实最多可以为类似过去的谋士,门客,和参谋者。
这样还算是正道正派一些的官员。而不少官员的由来,本就是钻营人脉关系,上下打理,拍须溜马赢得的。这是二。既无高深理论知识,也无扎扎实实的做事能力。一旦坐上某个“官位”,无非就是上传下达,起个喇叭口作用。有时候连喇叭作用都丧失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成了这部分官员的座右铭。毕竟,公务员不菲的待遇和优厚的福利政策,让他们只需要八小时值好班,不出大错就是最好的状态了。指望他们为民着想,积极作为,对他们而言那不是自寻死路吗?他们才不傻呢!
还有一类官员,有些真正的办事能力,靠稳扎稳打得来的官位。这是三。
其实我最支持这类人做某个部门的一把手。我觉得一把手需要的理论知识不用太多,相比之下最需要的是行事风格。例如,敢作敢为,有担当愿意付出,个人主义强点也无可厚非。
有能力的人,个性也越强,不宜过分抑制。但是话说回来,再个性的官员,也会多少为自己的处境着想。什么处境呢?上有领导,下有职员,自己的权限有多大?哪些事自己说了算哪些说了也不算数。
从电视问政节目看“为官之道”而官场正是一个“严丝扣缝”的场所。很多事情,并不是自己一个人能拍板的。就算能拍板,还需要多个平行部门的配合,才能完成一个目标任务。你一个人敢拍板也不行,只有平行部门一把手都敢于拍板,协同作战,才能高效解决老百姓的问题。
但在我看来,这些都是表层化的问题。而深层次的问题,主要出在心态上。一言蔽之,就是要不要拿出“真情实意”,为民办事的心态。答案是令人遗憾的——不要。所有的问政问题,所有的官员回复,无不时刻给我们这样的体验——做事的样子有,做事的态度也会有,但真情实意,对不起,没有。因此,你查到什么,我办什么。你提出的问题,我下去一定好好整改。查到的,曝光的,都能解决。没查到的,还没曝光的,不好意思,我没注意到。这哪是什么为民做事的心态,完全是一副应付上级任务的办事态度。
从客观上,几乎没有哪个官员,来自于群众,又到群众中去。自然不会有同理心。甚至对群众的一些心理状况感到陌生,理解不了。
从电视问政节目看“为官之道”而再看我们先前的无产阶级革命先烈们和领导们,为什么能深得人心?那就是这些“为官者”,本就来自于群众,对群众疾苦感同身受,自然就能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了。
总之,电视问政节目,算是老百姓能“直接面对官员”的节目,真实性更能体现一个官员的样子。 希望能持续下去,让更多能为民办事的好官员,曝光在我们面前。
它不仅让老百姓看到的是“真实官员”的样子,还能看到这官员们的“为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