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主编课堂简友广场

我这是民间腊八粥,不叫八宝粥

2019-01-13  本文已影响49人  周清棋

“呼——,呼——,腊八粥,豆儿烂,吃饭,先给老人盛一碗!”

小时候,每次过腊八粥,我外爷都会一边拉着风闸烧火,一边操着乡音哼唱,我就轻轻依着外爷,随着他来回拉风闸的“韵律”跟唱。

就像外爷唱的一样,锅里豆豆终于被熬烂的时候,就是我们可以吃饭的时候了。

妈妈打开锅盖,呀!喷喷香的味道就立马跑了出来,香!我止不着会咕噜咕噜舌头!

这是入新年的第一顿“好饭”呀!

一团白烟散后,一大锅腊八粥就出来了,先给外爷盛一碗,然后外爷总是大叫着让我们去喂枣树。

是这样的,每到腊月初八这天,外爷就会早早用刀子砍枣树,然后腊八粥做好后,喂它们吃饭(给砍伤的地方放上一点面条)。

外爷说,这叫压枣花,到时间就能开出很多枣花,然后就会结出很多最甜最甜的大红枣。

我不懂其中道理,但我确定我们的几颗枣树每年都是大丰收。

扯远了,还是说我家这热乎乎香喷喷的腊八粥吧,跟现在超市卖的八宝粥可不一样!

我们这是有面条,萝卜丝,大米,花生米,豆腐,绿豆,粉条,大肉,八样组成的(可以根据情况调换种类)。

这饭吃着那个香啊,平时不喜欢吃饭的我,都能把肚子吃得撑起来。

饭后,还剩下一大盆,外爷说,这就是要准备吃到这一年最后一天的。

具体是这样的,就是以后每天中午做饭时,都要放一勺在饭里,一直到除夕为止。说这是为了让人们别忘记一个传说——

每次外爷都会给我们讲这个传说中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特别懒的人,从小到大什么都不想做,吃喝都是依靠父母。

随着他父母年龄的增大,然后相继离世。勤勤恳恳的他们,给儿子在屋里留下了八样粮食,每样一缸。

儿子很开心,每天依旧懒散地享受着现成的粮食。

自己去种地,他才不干呢,那多累呀!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粮食一天天地少去。

终于,在某一年腊月初八的这一天,他把每一缸里剩下的最后几粒粮食凑在一起煮,吃了他人生的最后一顿饭。”

每次说完这个故事,外爷都不忘补充一句:“你们可记着别学他啊!”

他用力看了一下我接着说:“是个人都得吃饭,吃饭都得干活,老里(父母)能养孩子一辈子?”外爷每说到这里都有点生气的样子。

“要孩子弄啥?要孩子就是巴望你们以后养父母里!”

最后外爷顿了顿,捋着胡须笑问:“你们说我说里对不对?”“对”,我们爽快地回答。“中不中”?“中”,我们像听老师讲课一样,答应得洪亮又整齐!

这顿饭总是让人等得心急呀,因为是入新年的第一顿好吃的,馋着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