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个维度的知识去解释另一个维度的事情,通常会收获非常不错的效果

2024-06-07  本文已影响0人  武哥a

今天是孩子考试的第二天,也是最后一天。下午四点我在客厅里等着孩子考试完毕结束,可是心里却想着要把考试后的事情帮孩子梳理一下,一方面让他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到了跟前手忙脚乱;另一方面就是要教会他列清单的习惯,思考有方法表达有结构。

这些基础能力都是我在长期的工作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如果不能及时的教给他,我觉得是一种损失。

列清单的方法是我在读过《清单革命》之后,就经常用在工作上的基础方法。特别是在遇到复杂的重大问题的时候,我都会让自己冷静下来,把工作任务分解成一条条的清单,然后再掠清楚先后顺序和权重,最后才是明确时间节点和具体的负责人,或者说是联系人。

这样下来,整个工作就会形成一个整体,不会轻易的脱节或者疏漏,也容易把握工作重点。你把一件事情前后都是理清楚之后,也就更容易分配任务明确责任调配资源了。

这个方法是我在无数次迎接上级督查工作中使用过的,屡试不爽,非常有效。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过一段时间我就会拿出纸笔来列清单,找出当下最重要的事情,然后集中精力去落实。这也算是我把工作方法迁移到了生活中,一样管用,效率很高。

前几年读古典老师的《跃迁》,书里就强调要学习一手知识,要形成自己的知识晶体。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核心技能运用到各种各样的场景下,形成更好的做事思路和方法。

当时读过之后只是觉得很有道理,却又有点摸不到头绪,不知道该具体如何去做。没有想到的是,这几年这个观念居然在不知不觉中生根发芽,眼看就要考核结果了。包括前些年认真读过的《拆掉思维里的墙》和《结构思考力》这些书之后,当时只觉得自己有点醍醐灌顶的感觉,可是对于现实工作和生活似乎没有多大改变。

可是现在却不由自主的会去追求隐性思维显形化,会把自己的想法都列出来,然后再试图找到自己以前忽略掉的思路,或者分析一下除了自己列出来的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进而也对自己过去的那些愚蠢做法,有了更加全面的复盘和思考,觉得自己的心智又成熟了一点。

看来有些书还是会在读过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才会真的改变我们的思想和观念,才会让我们觉得受益匪浅,才会产生那种所谓意外的惊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