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过来人谈谈我对学钢琴的看法
我6岁的时候,爹妈听信了某个亲戚的谗言,说我手指长,可以去学钢琴,于是乎就给我报了钢琴学习班,从此我的噩梦就开始了,一周两次,每次1个半小时,每天回到家,别人家的孩子在玩,我却要练琴1小时,其间也没少挨老师的板子,没少掉过眼泪,那三年回想起来真是我童年最大的苦难。
除了练琴,我最讨厌的一件事情就是,每回有亲戚朋友来家里做客,一看到家里的钢琴,立马会要我来上一曲,TMD,小爷我才练了多久,还一直苦于靠哈农,车尔尼等等的指法练习,能拿的出手的曲子基本没有,还好贝多芬创作了一首经典名曲《致爱丽丝》,不但好听还好学,每次遇上上述情况我总是用这首曲子来搪塞父母的亲戚朋友,一般都能对付过去,偶尔有一两个不识相的要求再来一首,或者有些常来的觉得这小子怎么弹来弹去就这首,完了还要点评一番,我是年纪小打不过你,不然早一脚踹飞你们了。
幸好这样的经历在我小学二三年级因为爹妈觉得还是多放点心思在学习上而结束了,此后再也没有学过钢琴,如今自己也为人父母,经常还是能发现身边有家长送孩子去学钢琴,所以最近正好回想起我自身的经历,结合我的一些思考及有限的观察,说说我对这件事的看法。
大多数父母让孩子学钢琴,表面上的说辞是为了陶冶他的艺术情操,但根据我对不少家长的观察,以及他们有意无意流露出的语言,这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如果真的想要陶冶情操,完全可以去上音乐鉴赏课么,就比方你想提高自己的电影修养,多看片,多看评论就可以了,没必要非要去学个导演专业,拍摄专业一样。
其背后的真实原因其实是,大多自己不会弹的家长,希望小孩子可以比自己好,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本身没错,但凭什么你不会的,你想学的就要小朋友帮你完成心愿,难道家长自己不能学么,有了这样心态的家长的逻辑就是,我的愿望就是你的愿望,我觉得这个对你好,你就要去做,于是家长们往往不顾小朋友内心的真实想法,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有没有兴趣,连哄带骗小朋友上船,年纪小的时候还能任家长摆布,稍微懂事了后就会对这些硬逼自己上,又没什么兴趣的事情产生极大的厌恶心理,比如我,自从小学后就再也不想碰钢琴了,而一旦小朋友对这样东西失去了最基本的兴趣,想学好?根本不可能。
还有些人觉得弹钢琴很酷很有型,学了钢琴放佛就学会了一门高深的技能,将来还能怎么怎么地,这样的印象估计主要来自于电视节目中各位钢琴大师的精彩表演,不过大师们的水平若是100分的话,普通人即使考完钢琴十级,也就是一60分水平不能更多,要达到演奏级的水平至少要90分,请念完音乐学院再说,而专业音乐家的成材率和竞技运动员的差不多,不成为那金字塔上尖尖头的那一小部分,表演时别想了,那么多年来各位家长除了国内的朗朗,李云迪还能说出什么钢琴家的名字么。
有的家长说,我只是想培养一下他的兴趣爱好罢了,没想那么多,那请问在给小朋友报班之前,有问过他到底喜不喜欢,有没有兴趣呢,在上了课后,会不会根据他的反应来调整呢?如果当年我爹妈先不急着给我报钢琴班,而是先带我欣赏一下音乐的美好,让我产生兴趣,后面的事情又会怎么发展呢?也许会沿着原来的轨迹,也许会走出一条新的轨迹,但历史不可假设。
说了那么多,我想表达意思是,家长送孩子去学各种乐器和兴趣爱好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自己的面子,这样在和亲戚朋友,同事闺蜜吹牛聊天时可以骄傲地说出自家孩子会什么什么什么,这时候孩子就是他们用来炫耀的物件一样,和一个名牌包,一件高级衣服一样。但请不要曲解我的意思,我并不是说什么都不要让小朋友学,小孩子有兴趣爱好自然是好事,但关键是要他自己觉得有趣,而家长的责任是发现并培养他的兴趣爱好,如此这般,在Ta将来的慢慢人生路上有一样依靠兴趣做背书的爱好,才能持续下去,持续的更久。
最后,如果家长还是打算给小朋友学点什么乐器,我觉得吉他是个好选择,很符合移动互联网的精神,简单易上手,还能带着走,不但小朋友能学,家长也可以一起学,将来在学校里万一遇上需要向妹子表白什么的,那拿出来可是比钢琴什么的要实际的多的多了,你看大学校园里有抱吉他给姑娘表白的,但看见过推着钢琴来的么。
最后,如果家长还是打算给小朋友学点什么乐器,我觉得吉他是个好选择,很符合移动互联网的精神,简单易上手,还能带着走,不但小朋友能学,家长也可以一起学,将来在学校里万一遇上需要向妹子表白什么的,那拿出来可是比钢琴什么的要实际的多的多了,你看大学校园里有抱吉他给姑娘表白的,但看见过推着钢琴来的么。
PS:老婆问要不要给小朋友报名学钢琴?我的回答是:“不用了,因为我试过他了,他真的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