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道德经》之刚柔相济
2019年6月13日
现在人们常说刚柔相济,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状态。真正提出这种状态的正是老子,阴阳黑白八卦的形式告诉我们,刚和柔是相存相生的。老子只在《道德经》第73章开头就说这样的话:“勇于敢折煞,勇于不敢,则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勇敢而强硬,就会丧命,勇敢而柔弱就可以保全性命。太刚则容易折,太柔则没有性格,只有两者相存相生,才是一种美好的状态。
![](https://img.haomeiwen.com/i6977421/0f6cc0ffb2233d74.jpg)
这我想起了班级管理里面的严与松,当然在周围,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我一个非常厉害的班主任,那么这个班级表现的非常出色。这种活动训练有素,班级纪律井然有条。孩子见到老师战战兢兢,心有余悸。这种状态对学校管理者和其他人看来是非常有利的,并且这个班级也具有一定的凝聚力,这也是许多人都采取这种方法的原因。
但同时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第一,他违背了孩子的天性,孩子活泼爱动的天性被抹杀了,整天活得像一个成年人一样,有规有距有板有眼,使孩子过早的成熟。第二,这样的班级的孩子缺少一定的创造性,没有自己的主见。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样的班级管理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特别是对一些性格比较随和平和的老师很难做到这一点。
班级管理还有另外一种状态,班级一片散沙,各种事物都进行得非常无序混乱,这是学校管理者非常讨厌的一种班级管理方式。这样班级的成绩也很难保证,但这样班级也一个优点就是这样的孩子,这样班级的孩子,都能活出自己的个性。这也是现存班级管理的一个普遍现象,每个学校都可能有一两个这样的班级,学校管理者非常头疼。
怎样使这两种状态和谐统一呢,老子提出了这样的方法:“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招而自来,繟然而善谋。”主张遵循自然规律,不争斗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来归来,虽然宽缓而善于筹划。尊循自然规律,用实际榜样来引导。用周密的筹划,让学生有所作为,有所不为。老子最后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这种状态:“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就像在班级里面织了一个无形的大网一样,它中间有很多间隙,但是它整体的思想,整体的方向措施是完整的,积极的,向上的。要有一种无穷的力量来引导着他们,向一个方向不断的前进。要达到这种状态,作为班主任要首先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通过精密周详的谋划来,引导限制学生朝着一定的方向发展。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这个班级,达到刚柔相济的境界。
![](https://img.haomeiwen.com/i6977421/157744049fff898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