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文章读书谈写作

千万别把文学当成老土的玩意啊

2015-09-07  本文已影响226人  70fdb86f70f6

乔纳森·卡勒的《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是一本百来页的小书,里面对文学理论的阐发很前卫,非常有意思。


人物档案

乔纳森·卡勒(Jonathan D.Culler),美国著名学者,在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和比较文学研究中均取得突出成就。两部著名作品:《结构主义诗学》,《论解构》。


说他的观点「前卫」,真是要让人不好意思,因为这本书是1998年出版的,距离如今已是堪堪十几年。

「理论」,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刚开始学理论的时候,印象中便是一堆堆的外国人名,和乱七八糟的概念。记得在上学的时候《文学理论》是一门不太受欢迎的课,当时为应考,仓促强背的若干定义、概念早已记忆不清。

大凡所学课程,总不能免俗地,经常来个「下定义」,仿佛定义一出便有了尚方宝剑。但是这种「逻各斯」式的解答并不适用于文学研究。

逻各斯

「逻各斯」出自古希腊语(λὀγος),它有内在规律与本质的意义,也有外在对规律与本质的言语表达的意义,类似于我们汉语的「道」(道可道)。即有规律和本质可以言说。

因为文学本身,便是开放的。文学有意思的地方之一,乃是在于它有如源头活水从前研究清朝笔记小说的方法,如今便不能移用之,研究网络小说。在文论之中,不能存在死板的定义。

先不说「理论」是什么,其实「文学」又是什么?「文学」的意义也并非一直不变。

网上的百科下的定义:

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这样下定义虽然没有错,不过对于文学本质的追问,不应该随着这一锤子定义而停止。

卡勒是这样做的:

他不是追问整个文学的「逻各斯」定义,而是反问什么因素(属性的或程序的)可能使人们将某种文本视为文学。

卡勒提供的五种关于文学定义的解答:

1.文学是语言的「突出」;

2.文学是语言的综合;

3.文学是虚构;

4.文学是审美对象;

5.文学是互文性的或者自反性的建构。

卡勒并没有肯定哪种解答是最好的和正确的,只是给出关于文学本质的五种理论,认为它们无非是五种「视角」,并且提醒读者:「对每一点论述,你都可以从一种视角开始,但最终还要为另一种视角留出余地。」

这便是解构主义。

那么在卡勒看来,「理论」又是什么?经过一番分析,他给出了这样有创意又洒脱的结论:

1.理论是跨学科的,是一种具有超出某一原始学科的作用的话语。

2.理论是分析和推测。它试图找出我们称为性,或语言,或写作,或意义,或主体的东西中包含了些什么。

3.理论是对常识的批评,是对被认定为自然的观念的批评。

4.理论具有自反性,是关于思维的思维,我们用它向文学和其他话语实践中创造意义的范畴提出质疑。

文学理论,日日新,就是这么个精怪玩意。

最后用卡勒这一段通俗又有鼓动性的话作结:

理论的不可控制性是人们抵制理论的一个主要原因。不论你认为自己多么精通理论,你永远也说不准你是否「必须要读一读」让·鲍德里亚、米哈伊尔·巴赫金、瓦尔特·本雅明、埃莱纳·西克苏、C.L.R.詹姆斯、梅拉内·克雷恩或者朱莉亚·克莉斯蒂娃,还是你完全可以「相安无事」地不去理他们。(这当然取决于「你」是谁和你想成为什么人。)毫无疑问,对理论的敌对情绪大部分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如果承认了理论的重要性就等于做了一个永无止境的承诺,就等于让自己处于一个要不断地了解、学习重要的新东西的状态之下。然而,生活本身的情况不正是如此吗?

共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