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辱不惊

2021-04-17  本文已影响0人  佳一妈妈

    宠辱若惊: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出自《道德经》第十三章,后边又说,失之若惊,失去时又害怕辱再来会惊恐。得之若惊,得到了又害怕失去也会惊恐。

    刚开始我读这一章时,总感到绕,失去了会惊恐,那得到怎么也会惊恐?现在慢慢地通过学习理解了。

争宠

    大家熟悉的电视剧甄嬛传,后宫的妃子们,位份高了,低了,争斗从未停止过。工作中,领导给你升职加薪,你就在那天天担心,怕这个位置有一天失去了该怎么办?我怎么活?一旦被撤职,跳楼的大有人在。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宠为下”,宠是有人宠我们,宠我们的人在上,皇帝宠妃子,宠大臣,不是皇帝在上吗?所以我们是被宠的一方,就会出现“得之若惊,失之若惊”。得宠者以得宠为殊荣,为了不致失去殊荣,便在赐宠者面前诚惶诚恐,曲意逢迎。"宠"和"辱"对于人的尊严之挫伤,并没有两样,受辱固然损伤了自尊,受宠何尝不损害人自身的人格尊严呢?得宠者总觉得受宠是一份意外的殊荣,便担心失去,因而人格尊严无形地受到损害。如果一个人未经受任何辱与宠,那么他在任何人面前都可以傲然而立,保持自己完整、独立的人格。 因此宠辱不惊才是难得的智慧。

    比如有人赞美认同你,说你讲课讲得好,称你为老师,其实这样的赞美与你没有关系,只是别人的内心深处有美,才会看到美。如果你因为这样的赞美,兴奋、自豪,那就会出现另一种情况,有人喜欢你,就一定有人不喜欢你,不喜欢你的人,说了不入你耳的话,你起情绪了。实际上,说不喜欢你的话,也与你无关,同样只与对方内心有关,赞美也好,诋毁也吧,都是别人内心的投射,与你无关,这样你就轻松了。

  还有,别人赞成你的想法,与你一起学习成长,很好,有的人还没有到那个点,不愿加入学习,也好,都是对方当下最好的选择。

  面对孩子的成绩,父母太在意,就会给孩子以误导。成绩好,父母开心,要啥有啥,成绩不好,父母逮谁怼谁。就会让孩子以成绩好为荣,可是没有人成绩永远好。结果就会出现辍学,厌学。

      做到宠辱不惊,在这里没有得到,失去的区别,他都能淡然处之,这是难得的一种境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