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骆宾王牢狱之灾
骆宾王七岁生日那天,家里来了很多客人,也给骆宾王带来很多好吃的。
骆宾王看到好吃的就嘴馋,心里想着怎么才能让父亲同意他吃那些美食。
父亲看出儿子的心思,决定考考儿子。正好这时候,一个丫鬟端了一大碗骆宾王喜欢喝的八宝银耳莲子汤过来。
父亲让儿子以门前池塘的鹅作一首诗,作的好就把汤奖励给他,作不出就回书房去读书。
骆宾王看着主体(鹅),背景(清波),形体(白毛),神态(曲项抬头),动作(拔清波),还有大鹅的叫声。
很快一首流传千古的刻画白鹅美丽可爱,自然、真切、传神的《咏鹅》就作出来了。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样一位天才神童却在长大后某一天刚升职为侍御史时,因爱打抱不平而受他人诬陷,被捕入狱。
牢房的西墙外的公堂四周,有数株古槐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每到傍晚太阳光倾斜,秋蝉鸣唱,发出轻幽的声音,引得王勃顾影自怜。又以高风亮节的蝉为自己的人格化身,表达自己身陷囹圄的郁闷心情以及乞盼有清官明察,给予自己公正、公平判案的心愿——:
深秋季节寒蝉叫个不停,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
怎么能忍受这秋蝉扇动乌黑双翅,对我一头斑斑白发,不尽不止地长吟。
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
有谁能相信秋蝉是这样的清廉高洁呢?又有谁能为我这个无辜而清正的人申冤昭雪呢?
这样想着,便有了《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第二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
同年(679)年冬天,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
到达易水时与友人告别,突然想起当年荆轲在易水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然而那时的人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骆宾王很有才华,却看不惯女人执政。尽管武则天看了他后来写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爱惜他的文采,想重用他。奈何骆宾王对武则天成见太大,只能抱撼凉凉了。
《于易水送人一绝》便是骆宾王不满女王统治,期待时机匡复李氏唐王朝的写照。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曰水犹寒。
一代神童才华横溢,却因爱打抱不平身受牢狱之苦,又因不服女王统治压抑彷徨。实在是不识时务啊。他的才华和诗词得以留传千古说明好文章是会被千古传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