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如何具体的思考问题

2019-08-21  本文已影响0人  守候流星雨

在进行观点的阐述时,我们经常会分点描述,这样显得有条理性。然而,有时我们并没有刻意按照重要程度去罗列叙述,想起来一条就匆忙补到后面,缺乏深入思考排序的过程,这可能会导致诸多要点间没有主次分明。

换言之,简单罗列要点而缺乏思考,这是一种机械、缺乏思想的句子,要避之。站在读者的角度来说,如果一篇文章充斥着这种“缺乏思想”的句子,可以想象读者读起来会感到多么枯燥乏味。

你要知道,人性是懒惰的,读者如果觉得文章结构混乱,抓不住要点,那对他而言毫无吸引力,他是不会停下来总结一番的,反而右手一滑,还有那么多公众号、APP热点推送等着他呢。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句子会掩盖思考不完整的事实,泛泛而谈,使你错失了一个进行有逻辑性和创造性思考的绝好机会。

举个例子,假如一位同事说:“该公司存在两个组织问题。”这其实就是一个“缺乏思想”的句子,没有对具体的组织问题进行总结,可以通过分析问题之间的逻辑顺序、相似性、问题的来源,来进一步总结概括。其实他不是在泛泛地讨论什么“组织问题”,而是在具体地讨论“公司中需要更多授权的领域”。一旦问题明确化后,你还可以将思维的重点转移到找出解决的方案上。

“缺乏思想”的句子掩盖了思考不完全的事实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

一:应用逻辑关系(分类)

从理论上说,你组织在一起的思想绝不是随意堆放在一起的,而是因为你看到了其中的某种逻辑关系,才将其“挑选”出来并组织在一起,所谓公司的两个组织问题本质上是授权不充分,

大家接着看以下分组:

● 解决问题的3个步骤。

● 某公司成功的3个关键因素。

● 某公司存在的3个问题。

为了发现以上3组思想的逻辑关系,你的大脑必须进行逻辑分析,而你选择的逻辑顺序应当展现大脑在分组时所进行的分析活动。大脑的归纳分组分析活动只有以下3种:

将思想分组的3种归纳组合顺序

二:概括各组思想(用词明确,不能模糊)

逻辑分组后,还需要进一步提炼出正确的概括性思想,从思想的表达方式来说,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

1.概括行动性思想:告诉读者要做什么(采取的行动、步骤,能够达成什么效果)

这里注意要使用明确的语句,如果你用模糊的措辞表达一系列行动步骤,人们则不可能理解你究竟想让他们做什么,以及最终结果是咋样。(明确的结果,步骤)

根据行动性思想产生的结果分组

表达抽象经常会造成一种深刻、精炼的假象,殊不知可能是懒于深入思考细节。没有紧密联系的细节,故事的逻辑也会松散得经不起推敲,难怪读者听者感觉乏味。缜密的思考很像一个编织的过程,一针一线颇考验入门者的耐性,但很多时候人们耐性的程度还谈不上拼功力。

一旦行动结果明确化,则能让读者在头脑中产生某种形象,对文章产生兴趣,同时也能促使作者做进一步的思考。(量化了,不再抽象)

左边是模糊的措辞,右边是明确的表述(抽象——>具体,有利于工作的展开):

说明行动的措辞必须明确

2.概括描述性思想:告诉读者某些事的情况(介绍背景、信息,找出主语或谓语相同部分,找共性)

其实这里概括的行动性思想有点像倒置的演绎,描述性思想像是归纳。因为归纳和演绎是两个最基本的过程。我们生活中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归纳事物的共同点,抽象成理论,然后把理论再次演绎成生活中的行动。

论证的形式决定概括的过程

三:延伸现有思路(思维的发展)

在进行逻辑分组和思想概括基础上,对于行动结果、目标已相对明确化,还可以用以下两种方式延续你的思路:

● 对其作进一步评论(演绎法)。

● 找出与之类似的思想(归纳法)。

抽象提炼、总结概括,推动思维发展

以上是关于思考的逻辑的一点点理解,希望对你我他有一丝丝的帮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