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2024-05-28  本文已影响0人  燕过留痕

对《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早有耳闻,又冲着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去的,我终于读完了这本书。

不得不说,此书和《白鹿原》、《平凡的世界》这些茅奖作品一比较,我认为还是有些差距。

小说是通过玉线和月线、两条不同的时间线穿插并进。玉线主要说的是民国时期穆斯林身份的韩子奇拜师学艺,成为一代玉王的励志故事。我认为这部分内容还是有些看头。梁亦清琢玉的精湛技艺,看得我大开眼界;韩子奇忍辱负重终成大器,他的抱负和坚毅让人钦佩。

月线描写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虽然很纯美,但语言和情节上确实很有琼瑶小说既视感。后面有关情感的冗长段落,我阅读很快,因为觉得这些文字没有太多精读价值。另感觉小说整体上词藻偏华丽,有堆砌之嫌。

但名著毕竟是名著,有不少方面是值得学习借鉴的。

比如小说的情节设计很巧妙,给读者留下无数悬念,吸引读者读下去。

文章开端一个女子提着纸盒走街穿巷,终于在她魂牵梦绕的博雅宅大门前止步。这个女子是谁?这个疑问贯穿始末,直到小说结尾,我才知道答案。

韩太太对儿子天星格外关爱,为什么对女儿新月却异常冷漠?为什么强烈反对女儿上大学,对她生病也无动于衷?

按小说角色分配推理,韩太太应该是梁家两姐妹中的长女壁儿。这位当年性情活泼刚毅,和韩子奇亲密无间的女子,为什么和韩子奇结为夫妻后,关系却冷若冰霜?

种种不合常理的问题,吸引我读下去,想一探究竟。

在人物刻画方面,作家霍达也展现了不俗功力。

看完小说后,即使是配角,在我脑海里都留下了比较清晰的画像。

比如琢玉工匠梁亦清,就具备我们当代所提倡的“匠人精神”。他技艺高超到所雕之物可以以假乱真。他为了做出享誉世界的精品,不舍昼夜。

玉器商人蒲寿昌识玉功力深厚,仅凭目测就能判断玉器的年代,但他同时又是一名奸商,唯利是图,见利忘义。

英国小伙奥立弗.亨特,痴爱梁冰玉三年。为了给心上人筹集礼物,在伦敦的炮火中奔走,不幸被炸身亡。

那个满口政治理论、又红又专的小政治家郑晓京,偶尔的小心机和真性情也很出彩。为了让班主任出演男主角,她套路满满,终于如愿。

当然韩子奇、梁冰玉、韩新月等几个主要人物的塑造也很成功。虽然小说以悲剧为基调,但主要人物都有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面对困境时他们表现出的坚强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印象深刻。

另外,这部小说让我领略到了回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仪式。以前我是有点害怕和回民接触的,因为他们信仰不同,一直没被汉化,他们的装扮和语言都不一样,像另一个世界的人。看完这部小说后,觉得很多方面和我们差别也不大呀。前两天去吃兰州拉面,我主动和穿戴回族服饰的老板娘聊天,找到了回汉一家亲的感觉。

整体来说这部小说还是不错的,推荐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