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什么问题?
邱成桐教授在数学界有着非常高的成就,是数学界诺贝尔奖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沃尔夫数学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奖得主,堪称数学界泰斗。就是这样一位名满天下的教育家对我国的教育提出了质疑,他表示:清华北大学生总说干大事, 话很动听, 但有这能力吗?
近些年来,科学界的诸如“熟蛋生鸡”式的丑闻层出不穷,引发全社会关注。同时也暴露出了我国科研领域的重大问题,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发展模式的调整,我们的教育和科研领域,也亟需同步推动一场破旧立新、去伪存真的大变革。
作为享誉世界的数学家,丘成桐先生对人才培养与学术发展,有着独到见解。他认为:大学问来自于生命深处爆发出的精力,好的科学家,恰恰需要兴趣,恰恰需要人文科学的滋养和启发。
他认为,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了解各种各样的知识,让孩子有更好的探索能力。但是现在中国的很多学校为了让孩子获得高分,在教育方面大费文章。学校不会去锻炼孩子的开发性思维,而是让孩子进行模板化的学习,教孩子如何去套模板,如何去获高分。
这让孩子们丧失探索的兴趣,导致中国真正为兴趣而做学问的人少之又少。同时,中国家长和学生更热衷于出国和赚钱。在种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整个学术体系都产生了很大的偏差。
他还指出,中国学者之间冲突与矛盾的根源,大多来自个人的名利心,而学者间的论资排辈和倚老卖老现象,又加剧了这些矛盾。他认为,中国的人才培养与学术发展,必须克服以上问题,而这一道路又将异常漫长。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在丘成桐教授的眼中,我国的教育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再一次演讲中,丘成桐教授直言:“如果中国的教育再这样发展,那么至少要倒退20多年”。
丘先生的话并非是空穴来风,我们很多的前沿科技的确落于人后,这应该是引起我们的重视,只有塌下心来钻研才能做出真正突破的成绩,才能给中国科技带来新的希望。
我们的研究水平为什么不如国外一些国家?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在教育阶段就忽视了,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中,孩子们小学三年级就要学英语,但物理、化学等理科学科却要等到初中才会接触,而且教育偏重于死记硬背,根本不注重对学生们兴趣的培养,很难让学生有创新思维,这也导致我们难以出现优秀的科学人才。
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回国后看到我们的教育现状表示十分痛心,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态:“一定要从小学开始就对孩子进行数理化学科的启蒙,培养出他们的兴趣,否则就会扼杀他们的创新思维。”
科学研究表明,从5岁起,就可以开始培养孩子的兴趣了,时间越早,好处越大。如果能让孩子从小就对数理化产生兴趣,那他就能更轻松地阐述创造式思维,成绩会比其他同学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