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版资治通鉴【1598】都是待罪之身,无非暂时免祸。2022-

2022-06-22  本文已影响0人  华杉2009

    3、

三月八日,任命东台侍郎郝处俊为同东、西台三品(实质宰相)。

    4、

三月九日,皇帝下诏确定明堂制度:地基为八角形,圆形屋顶,覆盖以绿色翡翠瓦,其他所有门、墙、台阶、窗棂、门楣、梁柱,短柱、斗拱、柱上横木,都依照天地阴阳律历之数。诏下之后,众议仍不能决定,又赶上饥荒,竟没有建成。

    5、

夏,四月一日,皇上前往九成宫。

    6、

高丽之民多有离叛,皇帝敕令,迁徙高丽三万八千二百户人家于长江、淮河以南,以及秦岭以南、长安以西诸州空旷之地,留下贫弱者,让他们守住安东。

    7、

六月一日,日食。

    8、

秋,八月一日,皇帝下诏说,十月将前往凉州。当时陇西虚耗,人民穷困,议者多认为不宜游幸。皇上听闻,八月五日,登延福殿,召五品以上官员,对他们说:“自古帝王,无不巡守,所以朕想要巡视远方,观察人民风俗。如果真的不可,何不当面陈述,而是退下后议论,这是为什么?”自宰相以下,无人敢回答。唯独详刑大夫来公敏说:“巡守虽然是帝王常事,但高丽新平,余寇尚多,西边经略,军事行动也未结束。陇西人烟稀少,銮舆所至,需要供应的物资太多了,实在是不容易做到。外间确实有私下议论,但诏书已经公布,所以群臣不敢当面陈论而已。”皇上赞赏他的话,为之取消西巡。不久,擢升来公敏为黄门侍郎。

    9、

八月二十八日,改瀚海都护府为安北都护府。

   10、

九月一日,皇帝下诏,将吐谷浑部落迁徙到凉州南山。议论的人担心吐蕃侵暴,他们不能自存,想要先发兵攻击吐蕃。右相阎立本认为去岁饥荒,庄稼歉收,不可兴师。议久不决,竟没有迁徙。

    11、

九月十四日,大风,海水倒灌,淹没永嘉、安固六千余家。

   12、

冬,十月十二日,皇帝车驾返回京师。

   13、

十一月十二日,改封豫王李旭轮为冀王,更名为李轮。

    14、

司空、太子太师、英贞武公李勣卧病,皇上将他在外做官的子弟全部召回,让他们在病床前侍候。皇上及太子所赐的药,李勣就服用;子弟为他请的医生,则都不让进屋,说:“我本是山东一个庄稼汉,遇上圣明天子,致位三公,年将八十,这不是我的命好吗!寿命长短,都是命中注定,岂能在找医生求活!”一天,忽然对他的弟弟、司卫少卿李弼说:“我今日小愈,可以一起置酒为乐。”于是子孙全部集合,酒席将散的时候,对李弼说:“我自度必定不能起来了,所以想与你们告别。你们不要悲泣,听我约束。我见房玄龄、杜如晦平生勤苦,仅能立门户,遇到不肖子(指房遗爱、杜荷),荡覆无余。我这些子孙,今天全都托付给你。葬毕,你即刻迁入我家来住,抚养孤幼,谨慎观察他们。如果发现有思想危险,交游不当的,一律先打死,然后奏报皇上。”言毕不再说话。

十二月三日,李勣薨逝(享年76岁)。皇上闻之悲泣,下葬之日,皇帝前往未央宫,登楼眺望灵车,恸哭。把李勣的坟墓修成阴山、铁山、乌德鞬山一样的形状,以表彰他击破突厥、薛延陀的功勋。

李勣为将,有谋善断;与人议事,从善如流。战胜则归功于下属,所得金帛,全部散发给将士,所以人人都拼死作战,所向克捷。临事选将,必定选择相貌端正,气度丰厚的人,有人问他缘故,李勣说:“薄命之人,不足与成就功名。”闺门雍睦,家风严厉。他的姐姐曾经生病,李勣当时已经做到仆射,亲自为姐姐煮粥。风向转回,火苗燎到了他的胡须,姐姐说:“仆妾很多,何必自苦如此!”李勣说:“并不是没有人使唤,只是想到姐姐已老,我也老了,以后就是想为姐姐煮粥,又还有机会吗!”李勣曾经对人说:“我十二三岁时是个‘无赖贼’,逢人便杀。十四五岁为‘难当贼’,惹我不高兴就杀人。十七八为‘佳贼’,上战场才杀人。二十为大将,用兵以救人性命。”李勣的长子李震早逝,李震的儿子李敬业继承爵位。

华杉曰:

唉!

我先写下一声叹息!

李勣自称为贼,从无赖贼、难当贼,到佳贼;无赖贼是无赖;难当贼勇不可当,无人能敌;佳贼是好贼;总之都是贼。最后做了大将,不是贼了吗?非也!他始终保持“做贼心虚”的戒慎恐惧,所以得以平安降落。皇权下大臣的命运,两个关键词,一个叫“待罪之身”,一个叫“暂时免祸”。连起来就是:都是待罪之身,无非暂时免祸。得罪遭祸,才是常态,所以永远没有安全感,又有一个高频词,叫“不自安”,一个“预备罪犯”,心中当然不安。

李勣盖棺论定了,他的子孙,继承他爵位的李敬业,就是后来著名的徐敬业。李勣本姓徐,叫徐世勣,唐高祖李渊赐姓为李,成了徐世勣,后来有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去掉“世”字,再改名为李勣。他的孙子李敬业后来举兵反抗武则天,被剥夺李姓,恢复姓徐,为徐敬业。再后来,兵败被杀。之后——

灭族。

    15、

当时天下承平既久,参加候选的预备官员越来越多,本年,司列少常伯裴行俭开始与员外郎张仁祎(yi),公布所有候选人考绩等级,并注明依据。又制定州县升降规则及官阶、俸禄标准。其后成为永久性的制度,没有人能够改动。

大略唐朝选拔官员的办法,取人以身(体貌气质)、言(说话)、书(书法)、判(文理),再根据他的资历和劳绩,决定授予他什么官职。先笔试,集中考试,看他的书法和文章,分别等级。再面试,观察他的气质和言辞;合格之后,成为候补官员,加以评注,并询问他自己的专长和意愿;确定授予什么官职后,集合所有候补官员,公开宣布。然后分门别类,定出甲乙丙丁的次序,名单先送到仆射,再给门下,由给事中签注意见,侍郎复查,侍中审核,不当者驳回。审核定案后,呈报皇帝,主管官员接到皇帝批复后,受旨奉行,各自发给官符,成为“告身”。兵部武选也一样。课试之法,只是考试科目不同,主要是骑马、射箭及举重、负重。没有资格参选的人,也有其他途径,可以试写三篇文章,称为“宏词”,再对三个案件写下判决文书,称为“拔萃”,合格者可以不受正常规定限制而得到官职。黔中、岭南、闽中等偏远地区州县官员,不由吏部选拔,委托都督选择士人补授。官员考绩每年一次,六品以下,经过四次考绩,才有资格升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