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志读书

《2001 太空漫游》:人类不死,探索不止

2019-10-13  本文已影响0人  咖啡与蛋糕

半个多世纪以前,这本科幻小说问世,一时惊为天人。

如今,2001年早已过去,书里描写的一切都没有实现。我们没有进入太空殖民时代,没有在月球上建立什么基地,甚至连能通过图灵测试,有自我意识的智能机器人也没有。

可这丝毫不影响这本书被评价为“科幻历史上不可超越的至高神作”,因为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对未知的东西,人类从没有停止探索。

整本书由三个片段串联成。

第一个片段,地球上人类文明还没有诞生,猿人依旧处于兽的阶段。一块神秘的黑色石板出现,启发了猿人的心智,促使它们学会了使用工具。至此,猿人迈上了进化的新台阶。

第二个片段,人类在月球上再次见到了神秘的黑色石板,这块完美呈现1:4:9比例的石板一经挖出就释放了巨大磁场,可见它绝非自然生成,而是被另一种高级智慧生物所创造。人类因此首次证实了宇宙中其他文明的存在。

第三个片段,“发现号”宇宙飞船航向土星(电影中是木星),船上搭载的人工智能在途中发生错乱,开始试图杀死船上所有人类。只有一名叫鲍勃的宇航员侥幸逃脱,最终他关闭了错乱的人工智能,独自前往土星。在土卫八上,黑色石板又一次出现,鲍勃通过石板穿越了时空,来到一间类似地球酒店的房间,里面依然还是一块黑色石板。石板再次开始启发心智,人类鲍勃进化为“星孩”。

看完整个故事,也许有人会说,作者在书中表达的无非是哲学史上那经典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的三问,这三个问题恐怕从人类获得智识的那一刻起,就一直被思考着。

而作者给出的思考好像也算不上特别。例如,认为宇宙中有更高级的智慧生物,对这一点,古往今来的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只不过以前人们叫它“神仙”,后来有些人叫它“上帝”(也有些人叫别的),现在则流行叫“高纬度生物”。

而“人类是高级智慧生物一场实验下的产物”的观点也就是上帝造人的变种说法。相信有外星力量干预了人类的历史进程其实本质上和相信命运的翻云覆雨手没什么不同。

嗯~~都不新颖。

不错,书里提的问题不是新问题,给出的答案也不是新答案。想象力可以把我们的所见所闻延伸、扩展、重新排列组合,但它无法突破我们自身的认知极限。

可虽然人类的想象力有天花板,但人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永无止境的。

因为一直以来都得不到满意的答案,所以就不问了吗?因为知道自己想不出满意的答案,所以就不想了吗?  不!

无论是否有答案,我都要提问;无论最终找到什么,我都要去寻找。这才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

众所周知,1977年NASA发射了2艘宇宙飞船,“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上面带着刻有人类介绍,名为“地球之音”的唱片。它们的使命是向外星人发问候。这看起来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假使存在外星生物,它们还处于我们之前的发展阶段,那它们收不到我们的信息。若它们和我们处在相差不大的发展阶段,那我们就是竞争关系,它们会需要和我们一样的资源、生存空间,甚至会害怕出现超越自己文明的对手。(黑暗森林法则)。若它们处于远高于我们的发展阶段,那它们根本不会在意我们,就像我们不在意单细胞生物一样。

怎么算都是没有回报的,事实证明信息确实石沉大海。可我们不后悔,依然去发,不止一次的发,就因为我们不知道任何外星生物的信息,而我们又太想知道。

只要我们还想知道,我们就会一直去探索。山在那里,我们爬山,月球在那里,我们登月。

15世纪,我们航向未知的海域,21世纪,我们发探测器观察火星上的地震。无论要等多久,我们最终会走向茫茫宇宙深处,星辰大海,我们不会缺席。

最后补充一下,由库布里克导演的同名电影和小说是同步进行的,电影情节与小说并不完全一致,这个系类后续的三本小说参照的是电影情节。电影也是神作,但个人认为先锋性太强,很多镜头既没有旁白也没有对话,再加上本身故事就不是连贯性的,很容易让人看不懂。推荐先看小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