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随笔记读书想法

“央行降准”,懂了不?

2021-07-10  本文已影响0人  松房子

央行降准,是个经济学专有名词。央行,指中国人民银行;降,即下调之意;“准”为“存款准备金率”。

7月9日,央行发布降准政策,媒体纷纷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人民银行俗称“央妈”,话说“央妈”这一大家孩子也不少,几个有代表性的孩子分别是工娃、建仔、交行、农妞等国有银行。

存款准备金是为了预防出现银行“挤兑”的情况而推出的制度。先解释下“挤兑”。

如果某一天来银行取钱的客户多了,造成银行现金不够支付。若这家银行缺钱的消息再不小心传播,让其它客户知道后,纷纷来银行取走自己的存款,银行就会出现“挤兑”现象。美国1907年金融危机如此,这意味着银行会快速倒闭。

为了预防“挤兑”情况出现,存款准备金制度应运而生。客户存进银行的每一笔存款,都会按照一定的比例抽出一部分上缴给中国人民银行代管。这个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截至2020年4月,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银行是12.5%,也就是说,客户每存款100元,就有12.5元钱交由“央妈”代管。

钱还是这个孩子的钱,“央妈”不会据为己有。各家银行上缴的这部分钱汇集在“央妈”这里,可是一笔很大的数值,合在一起足可以应对任何一家银行的“挤兑”危机,或者破产清算。

如,存款准备金率比例从13%上升至14%,说明“央妈”要每次多拿走1%资金;相反,若从13%下调至12%, 则各大银行少交钱给“央妈”保管。

少交的部分钱就会通过贷款的方式流到市场,市场货币数量就会增多,物价就会上升,市场也会变得活跃。

当然,“央妈”做事比较谨慎,一般都是以0.25%~0.5%这样的小幅度增加或减少,很少会出现一次1%的调整幅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