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4  本文已影响0人  高夜原

火是热量,是希望,是生生不息的呐喊在冬天的原野流浪。

柴火是枯竭的,没有生命的,但是,一旦被火点燃,他便开始燃烧自己,获得新生。

北方的冬天是少不了柴火的,一是烧水做饭,二是烤火取暖。在华北农村,你可以看到临近庭院的沟壑里面没有水,更没有冰,满是些缠满干草的柴火。将杨树或者槐树的枝干折成有两米多长,留给冬天,留给寒冷。北方冬天的农村几乎不缺柴火,只要愿意烧,玉米穗,花生皮,枯枝败叶,都可以作用取暖的工具。往往在这个时候,也该是全村最热闹的一番景色,黄发垂髫,男女老少,围坐在火堆旁边,深出手,跺跺脚,从柴火中挑出最称手的一个长棍,名为“火棍”,就如一把雕刻刀将“火堆”这一艺术品雕琢。

“火棍”将旁边烧出去的灰返了回去,将烧空的木墩敲倒,使之充分燃烧,奉献最大温暖。在如此冷的天,人们也往往疲于走动,穿着一身睡衣,花花绿绿的,像一场“乡村时装秀”,在神秘的篝火旁边舞蹈,冷风经过这般热气,也就变成了热风,红薯睡在炭火里面,也就变成了香喷喷的烤红薯。

天然的食物经过加热,不经调味,也会是一餐美食。将几根坚实的棍木排列组合放在火堆上面呈“田字状”,将一些食物放上去,没一会,你便看到他们变了样。甜的出水儿的花生变成了焦香气的熟花生,冷橘子变成了散着热气的热橘子,就连那即食的火腿肠也被炭烟熏出了油,油滴在火堆里面,迸出星星焰火。这大概就是“烤火”的乐趣吧,冬天是休耕期,人们除了筹备过年,其余时间大概都在烤火。今天从那家搬出来一个沾满泥土且布满根须的大树墩,这一树墩大概可以烧两三天,其余都是一些柴火的堆砌,源源不断提供能量,一个火堆代表了一种希望,带给冬天的人们一些属于自然的慰藉。

我探着星星的灯光,看到了每一个火堆闪着的光芒。如果那边呼唤光明,那么我一定不吝啬希望。黑夜早早披上黑色的面纱,带着白天的未燃尽的火堆,在夜间继续诉说人们的嘘嘘声语。

当烟雾弥漫周围,那便是“火”在散发美好的种子,幸福的火焰飞到哪里,哪里就充满希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