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简书》
我与《简书》
我与《简书》我与《简书》的相遇,纯属偶然。2014年秋天,秦皇岛日报新创刊一份报纸《咱爸咱妈周报》,我有幸被聘为特约通讯员,享有与记者一样采访和投稿的权力。
从那时起,我陆陆续续向报社投稿30多篇,刊登15篇。虽然不多,但还是让我感到惊喜。毕竟,我写的文字终于从书房走向了社会,让更多的人读到了我的作品。这无论如何都是对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的最大鼓励。
然而,正当我信心实足的准备大干一场时,突然传来一条《咱爸咱妈周报》于2017年6月9日停刊的坏消息。当时,真不敢相信自已的耳朵,因为我太喜爱这份报纸了,无论从版面设计还是从内容编排都无可挑剔。我曾对总编说过,我只喜欢读两份报纸。在北京我最喜欢读《新京报》,在秦皇岛只读《咱爸咱妈周报》。总编笑着对我说,我们这份小报纸,怎能与《新京报》相比?人家不仅有强大的实力,还有遍佈全国的强大的记者队伍,由于报到既客观又超前,订阅的人也多,光广告收入就够生存的了。
后来,也就是2016年底,另一份名震北京的《京华时报》突然宣布停刊,这才让我知道了纸媒的生存不易。
一个2000多万人口的城市,居然养活不了一份《京华时报》,那么一个100多万人口的城市,养活不了一份《咱爸咱妈周报》已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了。
我与《简书》离开《咱爸咱妈周报》后,我陆续为《北海日报》和《北海晚报》投了几篇文章,同时还为两家微信公众号写文章。
后来有一天,女儿为我介绍了《简书》。她告诉我说,这是一家可以圆你写作梦的网站,办的红红火火。许多像你一样的文学爱好者,都在《简书》找到了感觉和归宿,你要不要去试试?
就这样,去年10月15日我登录了《简书》,开始了与它的不解之缘。
开始的20多篇文章并未写什么新作品,都是整理编辑的一些旧文,但是《简书》编辑们还是给我很大鼓励,除了一些文章被其他官方专题收录外,有3篇文章被收录首页。
可是,好事多磨,接下来的30一40篇投稿几乎全未被首页收录。这对我来说也算是个不小的打击,于是有朋友劝我退出,并说像你这样写,再努力也没用。
但是最后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我的后20多篇文章在另一些《简书》编辑的认可下,几乎全都登上的首页。这让我受到极大的鼓舞,徒增了一份继续写下去的信心,在写作频率和质量上比以前更注意把握了,自我感觉文章的品位也有了某些提高。
现在,我已经在《简书》上发表了87文章,共135000多字,收获粉丝900多人,收获喜欢3200多个。
我创建的专题《人生感悟ABC》已收录作品12000多件,被700多人关注。
取消首页投稿后,在新机制的运作下,我的一篇《典妻》的阅读量已超过8900人。这是我始料所不及的,因为在此之前,我的文章阅读量超过1000人的没有几篇,那篇在首页上连续刊登了3天的《玻璃人》也不过2100多个阅读量。
想想刚来《简书》那会的尴尬和忐忑,想想现在的收获,我内心充满了喜悦。
我与《简书》作家兼学者周国平曾自嘲的说过:“为自已写,给朋友看。”
我没那么朋友,于是我曾自嘲的说,为自已写,给自已看。
现在,能有这么多人看我的文章,真的让我想不到,真的从内心充满了感激。
如果不是《简书》为我提供了这么好的网络平台,如果不是编辑们对我的无私帮助,怎么会有我今天的辉煌?
如果没有《简书》上大批作者朋友的一路摻扶和鼓励,如果没有《简书》上大批读者的拥戴,怎么会有我现在的信心实足?
我深知,我与《简书》那些优秀作者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我有信心,认真读书,勤奋写作,用最好的作品回报作者和读者对我的厚爱。
我会将《简书》做为我心灵的家园,一个精神生活的场所,去守望,去呵护。因为,我在这找到了一个文学爱好者的用武之地,找到了做人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