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路上,每日一叨

端午节和屈原

2018-06-19  本文已影响0人  明德致远

端午节后开学第一天,总算是从杭州回来了,又能快乐的和孩子们叨叨了,你们是不是怀念我的叨叨了呢?

“昨天是什么节日?”

“端午节”

“那今天就聊聊端午节吧,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

明远和乐远抢着说:“是为了纪念屈原!”     “厉害!厉害,都知道端午节是纪念屈原。”

程馨同学却说了:“端午节和屈原并没有多少关系,我在网上看到!”    “更厉害!连这个都知道了!”

我觉得我可以下课了,因为我想说的你们都知道了。但是不管怎么说,程馨同学的怀疑精神是值的学习的,不管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怀疑一下,不要人云亦云,对你们的学习和成长还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关于端午节历来就有很多的说法,纪念屈原的说法也有很大的疑问,据说是从南朝以后才开始的这个说法,距离屈原投江都已经七百多年了,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说屈原和端午节。

屈原姓芈,就是芈月传的那个芈,在历史上被认为是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我们读楚辞的感觉就是有很多兮,读起来抑扬顿挫的,很有感觉,他用他的这些诗辞来表达他的思想和爱国的情怀。一开始屈原也是一个想通过变法让楚国强大的人,就像之前讲过的戊戌变法变法一样,可是后来,有些老旧的贵族却去跟楚王说他的坏话,最后楚王相信了那些坏话,就把屈原的官给免掉了,再后来屈原被流放到汉北,放逐到江南,最后楚国灭亡的时候,五月五日这一天他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自尽了。以后人民为了纪念屈原就在端午节这一天包粽子,投到江里面给鱼虾吃,让鱼虾吃吃饱了就不会去吃屈原的遗体了。

端午节是不是纪念屈原并不重要,我们要学习的是屈原那种为国家奉献,勇于改革的精神。读读他写的那些个“楚辞”也是很有一种浪漫主义的感觉,比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读起来就是这种很有韵律的感觉,要知道后来的那种有很多排比句,读起来很有气势的“赋”也就是起源于楚辞的,家里的《古文观止》有几篇不错的,你们一定要去找来读读。

“刚才说端午节要包粽子,吃粽子,那除了吃粽子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吗? ”

“赛龙舟”“挂香囊”“插艾叶”“还有喝雄黄酒呢”

“嗯,你们都知道的很多啊。”

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是江南一带在端午节祭祀龙神的一种仪式,也有说是祭祀屈原的,因为屈原投江死后,老百姓都很悲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遗体,但是最终也没打捞到,于是以后每年都在五月端午划龙舟来纪念他。

挂香囊,我记得小的时候娘还给我做过几次香囊,后来这个习俗渐渐的就少了。现在插艾叶的习俗还是一直保留的,端午节的前几天集市上就有很多卖艾叶的,我们买了艾叶回来以后插在门口,放在床头上,席子下面,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驱虫,因为端午节的时候已经很热了,各种蚊虫都出来咬人了,艾叶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可以让蚊虫不接近我们,艾叶还可以治病,煮水以后做荷包蛋吃,艾叶煮水洗澡也可以治疗一些皮肤病,艾叶还能做艾灸,等等等等吧,总之这是个好东西。前几天在杭州看他们当地人买的艾叶里面还夹带着一些菖蒲,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个是南方的习俗,菖蒲也是一种可以驱蚊驱虫的草,作用和艾叶是一样的,但是我们北方基本上都是插艾叶为主。不管是香囊还是艾叶还是菖蒲,反正主要的作用就是驱虫,也有个说法叫做驱五毒,也是这个意思。

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我最最有印象的就是白蛇传了,白娘子在端午节喝了雄黄酒,现了原形,关于白蛇传,咱们有空再说了。

其实端午节还有一个习俗,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了,那就是登高,我也是前天才第一次听说,放假的第一天带明远致远去博物馆参加一个活动,讲课的老师说端午节要登高,我还以为说错了,那不是重阳节吗?后来回来以后网上查了一下才知道,还真的有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之说,猜测一下应该是古人在像五、九这种阳日都有登高的习俗。看起来我们不了解的事情有很多很多,要随时保持一种学习的心态,活到老学到老。

关于端午节,今天就聊这些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