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使徒之七 多马
2018-06-12 本文已影响660人
伊甸之家
十二使徒之七 多马
![](https://img.haomeiwen.com/i6906520/45fa7433314efc96.png)
神子耶稣基督降世为人,背负世人的罪孽,舍身流血于十字架,完成救赎的功劳。这救恩要传遍天下,拯救世人免沉沦。主耶稣亲自挑选十二使徒,训练他们,造就他们,作主忠心的见证人——福音的使者,主差遣他们出去,如羊进狼群,圣灵充满他们,完成大使命。人看他们是没有学问的小民,却发挥搅动天下的力量,原来他们是跟从耶稣的。愿那对主赤胆忠诚的事奉,作为我们学习事奉的楷模。
多马这个名字,前三福音书,只出现在耶稣十二使徒名单上,总是与马太先后排列。至于多马为何方人士?从何职业?家庭、教育、宗教等背景,则一无所知。主如何呼召他?他如何跟从主?圣经也没有淸楚说明。所能肯定的,他是主耶稣十二使徒之一,主耶稣从死里复活后,他曾随彼得等同伴,到提庇哩亚海打鱼去(约二十一1-3)。主升天后,随着十个使徒,并主耶稣的母亲,弟弟们,和一些妇女们到耶路撒冷,同心合意的恒切祷告,等候圣灵降临(徒一9-14)。对这位少为人知的多马,我们能说什么呢?从约翰写的福音书中可听到三言两语,给我们一点提示。那里介绍他是“称为低土马的多马”(约十一16;二十一2)。这是一个名字用两种语言称呼而已;多马Thomas是希伯来名,低土马Didymus是希腊名,都是双胞胎Twin的意思。现代中文译本直译作“绰号双胞胎的多马”。他的母亲有如旧约的利百加,“她怀的孕是双胞胎”(创二十五22),生了以扫和雅各两兄弟。然而多马是否有孪生兄弟,没有参考的资料,无法知道,也无须追究。只要从他身上找到一些教训,让我们在信仰上、事奉上,有所建造也就够了。福音书中并没有提到多马作些什么,只有约翰福音曾三次记载多马发言。言为心声,从他所说可知道他所想的,从他所想的可了解他的为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6906520/1013038babd489fa.jpg)
一、忠诚的跟从——我们也去和他同死罢(约十一16)
这被称为多马的名单,是他第一次出现在圣经记录中,所发表的第一句话。这到底是表达他的怀疑或信心?有不同的解释。那是发生在主耶稣所爱的“伯大尼之家”;那位弟弟拉撒路病重致死,他的姊姊马大、马利亚,怪耶稣见死不救;明明在他病危的时候,就去请教耶稣,希望耶稣及时施救,但主耶稣竟不在意。其实主耶稣知道这事应如何处理,他想到的是神得荣耀与人得益处。人看他是躭延误事,他却看为是施教良机。直到拉撒路死了四天,他才建议门徒去看拉撒路,说“我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约十一11)。门徒的反应是双重阻拦;一来,犹太人不讲理,近来要拿石头打耶稣,何必自讨没趣?二来,拉撒路若是睡了,必定是病情好转,也就不必再作长途跋涉。他们到底听不懂耶稣的话,主耶稣也只能直言:“拉撒路死了。”众门徒听了,没有反应,连平时代表发言的彼得也哑口,只听见这位称为低土马的多马,对那同作门徒的建议:“我们也去和他同死罢。”这句话未加解释,也未见众门徒的和议或反对,只见耶稣去到犹太地,进入伯大尼这丧家,最后是来到坟墓,叫拉撒路从坟墓里出来。虽然死了四天,主耶稣却叫他从死里复活,这是一个奇妙的神迹,是出死入生的神迹。但多马却说:“我们也去和他同死罢”若这“他”是指拉撒路,那多马还未了解到主耶稣有复活的大能。主事前已说过“我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是含有叫他从死里复活的意思,虽然事后明说“拉撒路死了”,而没有说:我去叫他复活,门徒也应会意,因为他们亲眼看过主耶稣医病、赶鬼、行神迹、也曾叫死人复活,难道还疑惑主会使拉撒路复活,而去和他同死吗?多马不会糊途到如此的田地吧!怎能和他同死呢?与他同死义有什么意义呢?因此认为这“他”字,不是指拉撒路而言,这不是多马的本意。多数的解经学者都认为多马的“他”是指耶稣。现代中文译本作:“我们跟老师一道去,跟他一起死吧!”这说出多马提议门徒们与耶稣同往犹太地,虽然犹太人要拿石头打耶稣,让我们与老师同受苦,甚至与他一起死也在所不辞,这看出多马那种坦然无惧的心,对主那种忠诚热爱、表现的勇敢,毅力与决心,令人折服。若是照主耶稣的要求:“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太十六24)多马这里所表达,正符合主的要求。
一个跟从主的人,必须具备愿意与主同死的心志,才能跟随主到底。事奉主,谈何容易,除非有多马这种意愿,就难有美好的事奉。想想自己,有时连与耶稣同生活都不愿意。在我们生活的领域中,有不少的禁地,不容耶稣踏脚。在我们的生命中,保留不少的自主权,主耶稣不能过问。我的时间有多余,才是主的;不管是平日或主日,“不可停止聚会”已不适合今日工业化社会的都市生活了,应该修改:有空间才聚会。至于灵修时间,那简直是种奢侈,不实际。论到金钱,除了预算之外,有多少就奉献多少,反正神也不在乎多与少,只要甘心乐意献上,慈爱的天父已心满意足了;上主知道我的需要太大,收入却有限,若不够用他还要补给我呢!他绝不计较我这一点点。我们有太多的理由,有力的论据,实际的现况,足以请耶稣不必太干预我的私生活。是的,我们是这样与耶稣讨价还价,我们要的是主的恩典,多多益善,但我们不太欢迎赐恩典的主。当我们需要主时,希望他常在我身旁,稍得平安稳妥时,就希望主暂时站一边。这是许多基督徒的实际情况,成为今日神的家——教会的累赘、也是福音普传的障碍,天国门口的绊脚石。
多马不是这样,他不但与耶稣一同生活,也愿意与耶稣同死。虽然他没有真与耶稣同死,却在主耶稣升天的山上,领受了往普天下传福音的使命。据云:他的脚踪远及亚洲东部地区的印度,在那充满黑暗的异教地区,燃点福音的火炬,使主耶稣救世的真光照耀在印度千万人的心中。多马成为第—个到印度的宣教士。据说他还亲手建造一座礼拜堂。他的标志是一柄木匠的曲尺,并一枝矛,就是用来表明他亲手建立一个教会。目前在印度还有些以多马命名的教会,而且还可找到他不少的遗迹,最后他还是为主殉道。多马确是一位为主活也为主死的使徒;他与主同活,也与主同死。确是有心事奉主者之前驱。
![](https://img.haomeiwen.com/i6906520/8252e547fbdbd327.jpg)
二、竭诚的求知——怎么知道那条路呢(约十四5)
多马跟从主多年,总是保持缄默,非要他开口,总难得听他说一句话。在这逾越节的最后晚餐,主耶稣为使徒们洗脚,多马也不例外。他默默接受主的洗,也倾听主临别前的一席训话。主说过:“我还有不多时候与你们同在,后来你们要找我,但我所去的地方,你们不能到”(约十三33)。彼得是问了:“主往那里去?”其余门徒只有心里忧愁,多马也在愁。随即主耶稣带给他们安慰,也是回答彼得的问题:“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神,也当信我。”可见“忧愁”是源于不信。“信”就不至忧愁。信神,也当信主,说明主耶稣与神合一(约十30)。主耶稣就是神,这是基本的信仰。主继续说明:“在我父家里有许多住处……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原来,主所要去的地方就是父的家。父的家是一个地方,且有许多住处,谁还能否认这个真理。竟有人说:“耶稣同在就是天堂,哪有天堂这个地方?”这种谬道是误解主耶稣这里的明示。主耶稣确实是带着死而复活的身体回到父家。主再加上预言:“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那里,叫你们也在那里。”这是全备救恩重要的一部份——主耶稣必再来!且是带着手上有钉痕、肋旁有枪伤的复活身体,再临这个世界。主耶稣说得一淸二楚,不容置疑 “当信”。信主耶稣,信主的话。此时,彼得住口了,轮到极少开口的多马发言:“主阿!我们不知道你往那里去,怎么知道那条路呢?”他的发言似乎是具有代表性的“我们”。是否因为主说:“你们知道”,多马才说:“我们不知道”。
总之,多马的疑问很坦诚地,实际地向主请示,既然目的地都不知道,怎能知道那过程?人总是以目的决定路线。主耶稣对多马的问题,给了合理的答案。谁敢说:耶稣不讲理。谁能否定主耶稣重视理性。属灵的事是合理性,而超越理性,并非不合理性。就是信心,也应当建立在理性上,才有根有基。因此主耶稣并不推翻多马的疑问,也不指责他的无知。乃以实际还实际,以理性回理性。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主先指示路线,才引进目的地。人是先求知终点,才去找出路。
人文宗教,或说自然宗教,多采取这条路线。他们要寻找那自然的因,就想出各种方法,产生出不同的宗教。而主耶稣是先指出一条正路,上了正路,必达到一定的终点。主耶稣给多马的回音:我就是那条路,要引到“父那里”,那就是终极的目的地。这不只是给多马的答案,也是给众使徒的教导,更是给普世人的启示。这位道成肉身的主耶稣基督,他是神在肉身显现。
他是“道路”,神的方法,通过他,我们可以亲近神。
他是“真理”,神的真实,因着他,我们才认识神。
他是“生命”,神的实际,在他里面,我们与神联合,有了神的生命,作神的儿女。
这不只是宗教,更是生命的实际。我们信靠主耶稣,不是接受一种宗教,而是解决我们生命的问题——永恒的生命。
多马重理智,凡百事物求明理,以不知为不知,没有似是而非,囫囵吞枣。遇有问题,从不草率了事,总要寻根究底。在主耶稣面前,他更变成小孩子问个究竟:“我们不知道你往那里去,怎么知道那条路呢?”多马有了疑问,并非只在人前议论探讨,而是带到主耶稣面前求解答。因为主才有正确的答案。我们事奉主,免不了也会遇到难处,有时是疑惑困扰、有时陷入黑暗茫然的苦境、有时到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不知何去何从,摸不到—条路。谁能指点迷津?让我们跟多马上一课,将问题带到主前:主,路在哪里?主必定指示:我就是道路。是的,主耶稣是问题的答案,他也是我们的出路。再听多马末了的—句话:
![](https://img.haomeiwen.com/i6906520/56aaf9a6e93758ae.jpg)
三、真诚的怀疑——我的主我的神(约二十24-29)
这是多马奠定信仰的表达(信仰的告白)。在这事件的过程中,多马给人的印象是多疑。他处处求物证、人证。“非看见”,“总不信”。他将“信”建立在“看”。多马确实是如此现实。主耶稣为了满足他的现实感,也就让他“看”。这岂不也是世人的共通态度:“神在那里?让我看看。”好吧!神就让我们看罢。虽然“从来没有人看见神”,神却藉着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表明出来(约一18 )。主耶稣正告诉门徒:“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神)”(约十四9)。世人可再没有理由指着“将神给我们看”。虽然我们现在看不见耶稣,但耶稣确是位历史人物,是绝对可信的。如今,多马的问题是:这位耶稣是死的,还是真的复活了。其实这是不容置疑的。主耶稣与他的使徒们共处三年的时光,所行所作的不计,单谈到他要受害、受死、三天后要复活这件事,也说了一次又一次(太十二40,十六21,十七22-23,二十18-19;约二19)。有明示,也有暗喩,使徒应该心领神会。然而主耶稣那一连串受害的历程,带给使徒确是心惊胆战。从被捕到受审、受刑、背十字架上各各他,被钉、死、埋葬。使徒们由分散逃跑,到团聚楼房。又因怕犹太人而门户紧闭,各人心烦意乱,无所适从。他们将主复活这信息忘得一干二净,难怪他们尽是心灰意冷。主知道他们的处境,也了解他们的心境。就在复活的那天晚上,来到他们中间虽然“门都关了,”复活的主却不受限制地进入,站在他们当中,为他们祝福:“愿你们平安”。然后把手和肋旁指给他们看,证实他从死里复活了。
那天晚上多马却不在他们中间。为什么他离群?到底他何往?谁都不知道。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多马失去了那天晚上亲眼看见复活的主,并复活之主的祝福。至少整整一个礼拜,那份为其余十个使徒所享受的平安,多马享受不到。属灵的福份,往往是在团契的生活中获得的。一个属主的人,不可轻忽在主里的团契。不要以为自己比人强而独来独往,不要认为团契不合标准而“自立门户”,不要轻视别人的幼稚而自求进深。当然,你亲近神,神就亲近你。但神有更多的福份是倾倒在同心合意的团契中。初期,圣灵降临建立教会,就是开始在那“约有一百二十名”同心合意恒切祷告的团契中,这也是教会生活的起点。教会生活,就是团契生活的形态,主耶稣要我们重视这一点。多马的损失无法弥补。那一个礼拜所失去的,永远找不回来。他的同伴兴高彩烈地向他报告:“我们已经看见主了”。他却垂头丧志地生疑:“我非看见他手上的钉痕,用指头探入那钉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总不信。”那样的坚决,还是他的本性。连同伴亲历的见证他都接受不下,非自己经历不算数。他继承他祖宗雅各的那一份毅力,能与天使摔跤,要与神较力(创三十二22-28),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雅各最后不是成了一个跛子吗!因他的大腿窝被杻了。多马的强嘴,后蒙了主的怜悯;“过了八日,门徒又在屋里,多马也和他们同在,门都关了。耶稣来站在当中说:愿你们平安。”多马终于回到使徒群中,主再次来到他们中间,也再次为他们祝福多马似乎得回失去的。其实不然,他是得到祝福。然而其余的门徒,却得了双份。还有,主八天前的祝福之后,还加上“向他们吹一口气”,叫他们受圣灵(约二十22)。这福份多马得不到。主耶稣体贴多马的软弱,这次的显现特别是为了他。主对多马说:“伸过你的指头来,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来,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总要信”主将多马内心的实情道明。多马的多疑,不是人加给他的罪名,乃是主指出他的弱点。不错,多马只听见主的声音就够了,他不再强嘴一定要看钉痕摸肋旁,主活活的出现在他面前还不够吗?多马看见了主,听见主声音,不能不敬拜“我的主,我的神。”多马信了,绝对的信。他的主就是神,他与主建立了极主观性的关系。
耶稣不只是主,是神,且是“我的主”,“我的神”是“我的”。这也是诗人的经历,真实可靠的:“你是我的主,我的好处不在你外。”“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缺乏。”(诗十六2,二十三1 )多马在此固然表现得极出色,仍然受到主的指责:“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主耶稣表达出有福的信仰原则,不是将信建立在看见上,乃对客观事实完全的接受,那种才是有福的信;是真实的;是满足的、喜乐的。主耶稣的宣明,十一个使徒必定切实地领悟到,这正是他们日后所传的信息。彼得写信时就传递这信仰的原则:“你们虽然没有见过他,却是爱他,如今虽不得看见,却因信他就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并且得着你们信心的果效,就是灵魂的救恩。”(彼前一8-9)是主耶稣所说“有福”的信,因这信而得救。保罗以后也同样传信息:“你们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见的盼望,不是盼望”(罗八24)。这是我们今日信仰主耶稣的根据。
多马在福音书中被记载的就是这么多,然而圣灵从他身上带出来的启示,却不只是文字上三言两语所描述的。我们从他所说的三句话可揣摩到他跟随主的心志,奠定他的信仰,以及日后他奔跑的道路,最后为主流血。多马为主活,也为主死。而我们谈不到为主死,是否能认真切实地为主而活?
![](https://img.haomeiwen.com/i6906520/d03562fc917189d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