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秋已过,冬来刚刚好。有幸加入知味,很是荣幸这个冬天,和大家一起读书,共享《做一个家长喜欢的班主任》!
众所周知,我们的班主任的工作,不仅仅是面对班上几十个“哪咤”闹海这么简单!要知道,每一位“哪咤”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家长更是多种多样,每个家长都“与众不同”。我们的工作尽力在维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但总归众愿难调,很难达到“人人满意”的状态。于是,班主任大多要经历的“千千劫”。如何战胜这个“劫”,把家长变成教育的同盟军,做一个家长喜欢的班主任,《做一个家长喜欢的班主任》这本书主要就是从如何与不同家长打交道入手,帮助班主任提高与家长沟通的能力。这本书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讲的是与家长沟通的六大方式,中篇讲的是与各种家长“过招”,下篇讲的是做家校沟通的高手,近段时间,我认真阅读了中篇《与各种家长“过招”》。这些很适合一个班主任去读,去学习,从中找到解决与家长沟通过程中困惑的方法。如果在与不同家长的沟通过程中都能够了解他们的特点,这样沟通起来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也会更为和谐。书详细说明了班主任与家长进行沟通的特点、方式和途径,将家长分为“妈妈家长”、“祖父母家长”,“强势家长”、“弱势家长”,以及“80后家长”等,针对不同的家长类型,结合典型案例,为班主任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沟通策略和技巧。
能够直插缝隙的往往是被磨的尖尖的小小的绣花针,能够拨动人心弦的往往是简单的、朴实的话语。丛书给我们分享了《从宝宝到男子汉》,《别说你的眼泪我无所谓》,《话匣子总也关不住的妈妈》,《这位妈妈令我望而生畏》等,一个个案例背后,我感受到的是一种真实的坚韧。这种坚韧,有着教育的无奈后依然积极的心态,和着微笑,和着泪水,和着挣扎,和着超脱。通过教师的情感一点一点的释放出来。有了这种坚韧,再困难的班级管理,也能够成为一种“享受”。用心做教育,必然会收获快乐!
实践证明,只要你努力去做,总是会有收获的。多少次,我们在改变了问题孩子家长的同时,收获的却是让他们成为自信、乐观、坚强的人,过程是艰辛的,但是结果是可喜的。所以,班主任能否从各类家长身上学习有意的教育方法,并善于借助家长的力量和资源更好的推动学生成长,是衡量其教育智慧的重要标志。
“水的轻歌曼舞,使鹅卵石日渐完美。所以教育本身就是柔的艺术,是慢的艺术,是“情”的艺术,是有板有眼、强弱交替的艺术,是充满了灵性的艺术,是仅仅用冰冷生硬的制度难以进行的艺术。” 这是李迪老师对教育的感悟,我想,运用到班级工作中也是无可厚非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