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手记41——无辜的孩子是“迁怒于人”式暴力的最大受害者
不知道是不是孕晚期的正常反应,早饭后我就一直恶心干呕,忍着难受做了午饭后便在卧室里睡觉休息。
睡得朦胧之时,听到乐宝踩着凳子在洗手间哗啦啦玩水的声音。本以为他奶奶会上前引导或制止他。谁知道等了半天也没有听见任何动静。冲乐宝大喊了两声,也没能制止他的行为。
既难受又瞌睡,内心对婆婆还失望的我顿时怒火中烧,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冲向乐宝,对着他的手背啪啪啪就是三下。
乐宝顿时大哭起来,站在凳子上张开手臂要我抱。被愤怒冲昏了头脑的我,赌气似的无视他楚楚可怜的模样和拥抱安慰的请求,转身走开了。
在卫生间暂停了一会儿之后,理智脑战胜了“爬行动物脑”,我的情绪和理智渐渐恢复了正常。出来后,乐宝仍然保持张开双手的姿势,不停的哭着。我赶紧上前抱起他。他发红的手背和心酸的哭声,让我心疼而又自责不已。
如果是在平常,我一定会站在他旁边,耐心的引导他洗手洗脸然后主动把水龙头关掉。哪怕他真的使劲拍水玩,把衣服都弄湿,我也绝不会像今天这么失控、粗鲁、残暴。
抱着乐宝睡着以后,我开始反省自己:我为什么如此愤怒?让我实施暴力的触发器又是什么?
总结了两方面原因。
第一是自己的精神状态不好。夜晚睡眠质量差又恰逢孕期反应的极度不适导致了自己的易怒易躁,易吼易爆。
二是我把对婆婆的不满情绪转嫁到乐宝身上了。我认为在我已然提前告知她我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她应该帮我照看好乐宝。
可是在乐宝玩了很久的水之后,甚至把衣服全都弄湿了,坐在一旁看电视的婆婆却丝毫无动于衷。对婆婆的失望导致了我的愤怒加倍于乐宝。
这便是我对乐宝实施暴力的外部触发器。乐宝成了“迁怒于人”的暴力无辜受害者。
而我也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的“迁怒于人”式的暴力行为让我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深深的自责,内疚,悔恨,羞愧当中,无法自拔,不能原谅自己。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和我一样的经历,明明是很小的一件事,完全可以平静的处理完毕,却多因为与配偶或是其他人的一些摩擦冲突和不愉快而使自己的恶劣情绪加剧升级,并在冲动之下不计后果,一股脑儿地全倒在无辜的孩子身上,轻则吼叫不耐烦,重则打骂加体罚。孩子成了我们垃圾情绪的吸收体。
《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一书中解读了“迁怒于人”的状态:当你看到自己开始对通常并不会在意的事情过度反应,那么你或许能够在发脾气之前觉察到自己在迁怒于人。
我平时对乐宝玩水的行为是不会横加干涉的,哪怕他把衣服,地板弄的到处都是水渍,我也只是会在事后及时处理干净而已。
可是这次的我却对他的玩水产生了过度的反应,很明显是在“迁怒于人”。只可惜我没能在发脾气之前及时觉察,没能及时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也没能避免通过朝孩子发火来发泄对他人的不满。
有时候,愤怒可能无法避免。但是,感到愤怒和把愤怒当做武器伤害别人是不同的。你用自己的情绪来做什么,这对你与周围人的关系以及你自己的身心健康都十分重要。
《当愤怒造成伤害》一书中写道:“表达愤怒有可能让你更加生气并且巩固了一种生气的态度。”
那么,当我们察觉到自己的愤怒是在“迁怒于人”时该怎么办呢?
首先你要同情自己。不要在“迁怒于人”之后又陷入“迁怒于自己”的无底深渊之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自己抱有同情心,爱自己,不苛责自己也是一种需要培育的态度。
其次需要挖掘,重视藏在愤怒下面的真实感受。比如害怕、难过、悲伤、失望、沮丧、羞愧等,这样你才能更好更真实的了解自己。
第三要关注自己的感受,连接自己的需求。当前我最需要的就是好好休息,补充我夜晚睡眠的不足和孕期反应带来的不适。
只有好好爱自己,才能以更好的状态去爱孩子。
最后是积极面对问题,主动寻求帮助。察觉到愤怒和隐藏在愤怒之下的失望后,我应该第一时间跟婆婆沟通,请她帮忙主动照看乐宝,一直到我休息好,能够以充沛的精力陪伴乐宝为止。而不是将失望和愤怒的情绪不加控制的全部迁怒到乐宝身上。
即使承受了额外的怒气,吼叫甚至暴力,孩子们仍然无条件的爱父母,仅在这一点上,我们就自愧不如。所以,在下一次愤怒爆发之前,试着及时唤醒自己的理智脑,学会对孩子的行为做出理性的反应,而不是本能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