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笔记之大明王朝·第十五篇
周更/三篇
在万历初年的时候,当朝权臣、首辅张居正进行一条鞭法改革,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清量土地,扩大税收征收面,使税负相对均平让一些豪强地主无法隐瞒土地,偷税逃税;
统一赋役,限制苛扰,使税赋趋于稳定,让百姓只需要根据规定缴纳一种税收;
计亩征银,官收官解,使征收办法更加完备。根据土地征税,保证了国家稳定的税收来源。
一条鞭法实行后,役银由户丁负担的部分缩小,摊派于田亩的部分增大,国家增派的差徭主要落在土地所有者身上,已初步具有摊丁入地的性质。这次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明王朝的实力——明朝万历年间三大战役都获得了胜利:联合朝鲜击败了日本;击败了安南入侵;平定了西夏边军的叛乱。
然而因为封建时代的局限性,在实施过程中,一条鞭法逐渐变形,最终又产生了新的弊端。其中最重要的是,一条鞭法并没有产生新的利益,而是分割了原有的利益,引起了大部分地主豪强的不满。
插一句,1578年(万历六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编著而成。
1582年(万历十年),帝国内阁首辅、上柱国、正一品太师兼太傅、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病逝,谥号文忠。但他死后,被政治清算,受其压迫多年的万历皇帝下旨夺其官爵,抄没其家,改革也逐渐被废止。从此以后,做宰相的,一切都奉承旨意,纪纲废驰。
国库充裕,边界安宁,大明王朝立国已两百年,历经萧条之后,还能有如此局面,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而这一切的缔造者,正是张居正。
张居正是一个有着某种天才型的人物,他生于纷繁复杂的乱世,身负绝学,以一介草民闯荡二十余年,终成大器。他敢于改革,敢于创新,不惧风险,不怕威胁,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他也有缺点,他独断专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里不一,是个道德并不高尚的人。他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而是一个来改变世界的人。
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着实发奋了几年,可是到了那如雷贯耳的“万历十五年(1587年)”,这位皇帝突然不干了,不但不上朝,除了内阁大臣外,谁也不见,天天闷在宫里。他爷爷嘉靖皇帝消极怠工二十多年,看这势头,这孙子打算打破这一纪录了。
1592年(万历二十年),日本侵略朝鲜。当时朝鲜还是大明的番属,更何况日本明为朝鲜,实是为了明朝而来。
日本这个阴暗民族,忍不住还要多提几句。
当时日本经历战国时代(其实日本所谓战国,也就是几十个县长带人互相掐架),织田信长统一了大半个日本,后来早死,手下丰臣秀吉进而统一全日本。丰臣秀吉这个人,典型日本军国主义之人,内心相当阴暗。自打统一日本,他没事儿就唉声叹气,怎么呆在日本这么个鸟大点的地方。在他看来,他这样的人才,统一全世界才是他应该做的事情。
其实丰臣秀吉并非特例,事实证明,心理阴暗之辈一直后继有人,后来的如近卫磨文、东条英机之流都是一路货色。在他们的心中,从没有什么世界和平,总觉得别人的东西比自己的好,抢劫的比生产的好,而他们的世界观也有着惊人的一致:
征服世界,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
从爷爷开始,到孙子,再到孙子的孙子,这帮孙子几百年来做着同一个梦,却始终不醒。
当时丰臣秀吉想的,要占据中国,必先征服朝鲜。
这次朝鲜战争的结果是,战争没结束,丰臣秀吉病死,继而日本军队被彻底打败。战争结束两年后,曾经打败丰臣秀吉的德川家康再次发作,打败了丰臣秀吉的家族势力,老婆孩子都被杀,丰臣秀吉家族灭亡,甚至可以说是断子绝孙!后来就是德川家康统一日本,建立幕府。他倒是着力与明朝恢复友好关系,发展经济,有些建树。
1620年(万历四十八年),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病逝。他是一个被张居正压迫的人,是一个勤于政务的人,一个许多年不见大臣、不上班的人,一个终生未出过京城,生于深宫,死于深宫的人,如此而已。
继位的是明光宗朱常洛。这哥们做皇帝就是找死来的,登基之后29天后就没了,连年号都没来得及改,可以说是创下了太平时节短命天子的吉尼斯纪录。明光宗的死,牵涉到了明朝三大案之一的“红丸案”,正因为皇帝服用了进献的红丸,几个小时之后,死了!
光宗驾崩之后,儿子明熹宗天启皇帝即位,这哥们儿半文盲,却是个杰出的木匠。别的皇帝上朝,他下车间。这又是一个复杂无比、精彩绝伦的时代。当然,我说的是反面意义!
据说,皇上坐的椅子、睡的床全是自己做的。他的手艺高到什么程度?曾经做了一扇屏风,让太监拿到前门外卖了,一万两银子,不许还价。当然不能说是皇上做的了。说明他这东西做工精湛,值这个价。
据说中华门原来后边有一座关帝庙,那关帝庙里的关帝就是明熹宗亲手做的。所以,他在位的时候不理朝政,整天做木匠活,司礼监太监魏忠贤趁机专权。
魏忠贤专拣皇上做活儿的时候跟他奏事,皇上很不耐烦,你没看我正忙着呢,朝政关我什么事,床头柜还没做好呢,你看着办吧!
魏忠贤独揽大权,着实混成了明朝第一权监,一个字儿不认得,居然能跟孔子并列,全国各地到处给他建生祠,从来只有人死了之后才能建祠,得是功德无量之人,魏忠贤倒好,活着就把祠给建了,当时明朝无数官员争先恐后地为他建生祠,巴结这位九千九百岁。皇上每当一下圣旨,就是朕与厂臣如何如何。皇上是万岁,魏忠贤称九千九百岁,比“太平天国”的“东王”杨秀清还年长九百岁,你说当时的天下是什么天下。
明中叶,皇帝往往釆用所谓的“帝王心术”来治理国家,利用朝臣之间的争斗来掌控权力。因此明中晚期的党争愈演愈烈,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三大奇案。
1615年(万历四十三年),宫外男子张差手持木棒闯入大内东华门,一直打到皇太子居住的慈庆官,是为梃击案,就像现在一老百姓,随随便便就拿着木棍打进了中南海,这么稀奇的事,你说有没有内幕?
1620年(泰昌元年),皇帝朱常洛服用太医进献的药丸,离奇死亡,是为红丸案;朱常洛死后,李选侍把持宫禁,试图垂帘听政,权臣涌入官殿,拥立太子朱由校继位,并逼迫李选侍离开乾清官,是为移宫案。
这三次案件都是有人在幕后推波助澜,最后演变成各党派的相互指责,政治动荡。再后来,随着政治斗争的升级,明政局形成东林党和魏阉党的大战。
东林党是江南士绅集团的代言人,起源于东林书院。这些人“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其言论被称为清议,形成了广泛社会影响。但这帮人,绝不是善男信女,东林党是一个政治帮派,其性质其实与阉党一样,为了自己的权力可以不择手段,甚至以自己强大的文官集团对抗皇帝权威,他们的理念是,只要不是东林党的人,都不是好人。最后,阉党以强大的魏忠贤为首,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和皇帝的信任,将东林党排出政局,并对东林党员进行大肆捕杀。
这种党争都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毫无理智。其最终结果就是将明王朝推入走向灭亡的深渊。
魏忠贤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现象级的太监——当时人称九千九百岁,得势的时候,无数人前来投奔,上至六部尚书、大学士,下到地方知府,知县,只要能拉上魏忠贤的关系,就算是烧到头柱高香了。
这位隆庆年间出生的无业游民、文盲,万历年间进宫的杂役,天启年间的东厂提督、朝廷的掌控者、无数孙子的爷爷、生祠的主人、堪与孔子相比的圣人,在崇祯继位之后,这位明朝一代巨监终于走进了一条死路,而魏忠贤的死,直接导致了明代有史以来最大、最邪恶的政治团体——阉党的彻底崩盘。
朝廷内斗到如此程度,谁还管百姓死活?像无数个历史轮回一样,农民起义就此爆发。
我做不到尽善尽美,接受您宝贵意见后或许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