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不休要待何时
实在无聊,写篇日记吧。
真没想到,吃了睡睡了吃的日子居然可以过得有点难受。数了数日子,应该三十有六了。
以前以从没有做过核酸而自豪,觉得自己的处子之身可以因为幸运而保持很久。
不曾想到,现在不是在做核酸,就是在去做核酸的路上。今天尤甚,二次抗原,一次核酸。
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这天天把正常人捅得,都快有点不正常了,莫非真是,不达目的不罢休。
看《皇帝内经>>久了,说什么做什么都喜欢说“阳”。
孩子是纯“阳”之体、“阳”气足了,整个人都是精神的。
可因为疫情,“阳”倒成了大家晦之莫及的事情。哪里又有“阳”了、“阳”了一栋又一栋、半个村子都“阳”了。
以前不喜欢“阴”,总觉得“阴”是一个负面的东西。“阴”间、“阴”魂不散、你这个人太“阴”了。
现在却天天都盼着自己是“阴”,生怕会多出一条杠来。
也不知道最早确定核酸标准的是谁?为什么不能把中招的人,称呼为“阴”呢?
鲁迅有文: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现在有点能理解了,因为没有地方散步,我也经常从这个房门口丈量着走到另一个房门口,循环往复。
一呢,是其文采确实好;二呢,实在是因为寂寞,憋的难受。
我还算一个精神世界比较丰富的人,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的满满。
给家学做饭,看书、听音频、回复群里的各种消息,偶尔趁着阳光正好,也躺在在小院子里晒晒背,还有肚子。
曲黎敏老师说过,太阳绝对是一大法宝。我天天陪着孩儿看她种的种子发芽,阳光、空气、温度、温度、土壤,条件都具备了,它的表演也就开始了。
我发现群里的小伙伴有一个特点,总是喜欢探索不了解的事物。
目光所及,皆是新鲜。却往往失之偏颇,抱着金碗讨饭吃。
就比如:曲黎敏老师说闲了没事了,多揉揉肚子。我问过群里的小伙伴,有几人时常按揉?几乎没有。
五脏在肋骨里面,你触碰不到,可六腑在肚子里面,你完全可以按摩得到。六腑好了,五脏自然也就好了。肚子的一个衡量标准就是:绵软温润。我看徐文兵的《字里藏医》,越来越喜欢把字分解掉,一个个来看。什么是绵?什么是软?绵多指纵向,含有透气的意思;软多指横向,虽柔但却未必透气,比如皮子;什么是温?什么是润?温当然是温度,不热不燥,不寒不凉;润呢,则是津液恰好,可以濡养滋润。
这是健康,标准肚子一种手感。绝大多数人不是,不至于硬邦邦,但也软乎不到哪里去。
我的还好,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些日子闲来无事,天天睡前起后,都揉抚上一半个小时。
收到了什么成果呢?除却手感更好,一上称,居然还瘦了半斤……
想到过疫情不会时间那么短,但也确实没有想到时间会这么长。
原本计划着最多半个月差不多,没想到这一晃居然月余,估计还要很久。
美中不足的是,理发的推子,放在店里。又新买了一个,隔离的时候,还在路上,还有剃须刀片。
来连云港二十多年,邻里的交流从来没有这么浓过。
你家多啥她家少啥,都可以在群里直接调度。如果再这样下去,真的可以回归先前社会的以物易物。
好多人都说这次政府抗疫没那么给力,我觉得吧,换你去,也一样扯蛋。
任何事情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有经历才有成长,不经历些事,说啥都是纸上谈兵。
我没啥能耐,就是听话。搁家里,哪也不去。
天天得瑟说这心性,那心态,此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