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忆(五)
趣事篇
周末,和多日不见的师范好友,在微信上聊的不亦乐乎。聊师范求学的青葱岁月,迷茫但又坚定;聊儿时的那些甜蜜回忆,廉价却又快乐。摘毛芽、摘枸杞、摘榆钱、烤红薯、滚铁环、吃酸梅草、用花草的茎做风车……童年时桩桩件件的趣事,又在脑海浮现。
学骑自行车
走上大街,总能在路边的花园小道上,看到一两个八九岁的孩子熟练地骑着自行车或共享单车,在快乐前行着,那脸上洋溢的笑容是多么的幸福。这个时候,思绪总不由自主回到了小时候……
我小时候比较笨,学东西比较慢。比如说,每个课间同学们总喜欢双脚倒立在墙边,边倒立边热乎地聊着天儿,而我却怎么也上不去,最后逼得同学们扶着我的身体、按着我的双脚才勉强上去,却一分钟都坚持不了直接摔下来了;比如说,同学们总会在一入夏的放学后,集体去村头的地里摘金银花挣钱,男同学每天至少赚一块,而我一天最多挣两毛;比如说,过年村里总会挑学生组成秧歌队进行表演,班里的男生扭得比我都欢,我肢体不协调很自然就被淘汰了……所以我是全班最后一个学会骑自行车的,那年我十二。
那时候的自行车特别大,凤凰牌28的,车比人高。要想会骑,首先得练习推车。这推车可不是个好活,因为身子架不住自行车,所以推着不仅吃力,而且视线被车把挡着看不清路,推着推着就钻沟了。由于个子低,暂时还不能上座骑,所以在推车熟练后,就要学习蹬车了。左脚先踩住左边的脚蹬,右脚使劲多次蹬地产生推力,等车子平稳后,再把右脚从大梁下掏过去,蹬住右脚蹬开始左右脚配合蹬车。最初只能蹬半圈,熟练后就可以快速蹬着整圈溜街窜巷了。骑一段时间后,我就不甘于只骑二梁了,也想坐上车座上风风光光的。可骑上车座,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个子不够高的我,只好先用右脚踩住左脚蹬,左脚飞快用力蹬地,等车子稳当后,左脚快速踩住中轴突出的部分,右腿快速从前面大梁上跨过, 踩住右脚蹬,左右脚配合着往前走。当然一切不可能这么顺利,往往右脚还没有跨过去,车子已经没劲儿不走了,只能“吧唧”一下摔在地上,胳膊腿总免不了摔得稀巴烂。就算坐上车座,腿短也是一大硬伤,只好左脚蹬半圈右脚再接上,或是不坐车座,身子架在大梁上左右使劲蹬整圈,那屁股左右扭来扭去的样子,总让人忍俊不禁。
等经历了“九九八十一摔”,身上大大小小伤疤数不清的时候,我终于可以神气地骑上一段时间了。毫不夸张地说,那时候就算去邻居家借个水桶,我也要骑上自行车再去。那种感觉真爽!
烧麦子
小时候的我特别馋。不仅在玉米快要成熟时,提前掰玉米煮玉米;也会薅一把快成熟的黄豆回家择好,煮上一锅毛豆吃上半天;更会在麦子即将收割前的几天,拔下一大把带回家,用热的地锅灰烧麦子。
要想吃到颗粒饱满的烧麦子,首先得学会挑麦子。刚刚结子儿的小麦不能用,子太瘪,一烧就剩壳了;麦子儿马上就要收割的时候不能用,即使烧熟了也是太硬咬不动。所以要找那些颗粒饱满、麦子儿颜色稍微发黄发白一点点(全黄了就彻底成熟了)的麦穗,这样烧出来麦子又香又有嚼劲,Q弹。其次,掌握好火候。先把正在煮饭的地锅灰掏一个洞,把一整把挑好的麦穗塞进去,用灰再盖上。然后上面继续烧着火,新的热火灰不断掉到上面,过一会儿功夫就可以拽着麦秸干,把麦穗拽出来了。当然,如果时间过长,麦穗会烧掉的,这时候只需要用烧火棍把它扒拉出来就行了。捞出来的麦穗放在簸箕里,等放凉了,用手把外面的焦皮儿搓掉,再用簸箕把干皮颠走,就剩下又焦又香又弹的麦仁了。
抓起一把就往嘴里送,真好吃!
炸鱼干
小时候,学校后面的鱼坑一直是我们快乐的源泉。春天,在水草边我们抓过小蝌蚪,带回家研究它怎么进化成小青蛙;夏天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摘过荷花扛回家,拔过香蒲晒干了装枕头,关键时刻还它可以止血呢;秋天,站在教学楼上观赏水里的小鱼游来游去,不时有大黑鱼一展它的身姿;冬天,冰层厚实的地方,不时有男孩子大胆地溜冰,女孩子则穿着厚棉鞋在旁边鼓掌。
这天我放学回家,一进胡同口就闻到了一股香气,赶紧加快速度跑回了家,原来妈妈在炸鱼干。只见一个个剥洗干净的小鱼,先在芡汁里翻了个滚,然后“扑通扑通”地下了油锅,翻两番后就变得色泽金黄了。随着“呲呲喇喇”声音的结束,三大瓷碗金黄色的鱼干已经出锅了。我和二哥一人端一碗,分坐在大门两边的石头门墩上。伸手捏起一只就往嘴里送,又烫又香又酥,我连个渣子都不剩地嚼完了,那味道绝对比我爱吃的“鱼罐头”好。这个时候,我才知道那天的美味大餐,是二哥一放学就去学校后面的鱼坑里钓的,他说那个的季节的小鱼特别多。
果然,一连着几天下课,都会看见鱼坑的周围好几个人背靠着坑边的几个垂柳,悠闲地拿着鱼竿,钓着鱼聊着天,回家时小桶里总有满满的收获。
虽然现在的生活,鸡鸭鱼肉不离口,但小时候妈妈炸鱼干的香气,总让我想起就垂涎三尺。小时候给我带来无限欢乐的鱼坑,也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