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一)

2019-07-08  本文已影响0人  云景玉东

20世纪60年代末诞生。

数据库技术是专门研究如何科学的组织和存储数据、如何高效的获取和处理数据的技术。已成为各行各业存储数据、管理信息、共享资源的最先进最常用的技术。

信息已成为当今社会各种活动的核心资源,通过对这些信息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可有效降低相应活动的成本,是各种社会资源得到最大限度节约和合理运用。

数据库,数据的仓库,数据存放的地方。

计算机三大主要应用领域(科学计算、过程控制、数据处理(占70%))。


信息

1.定义:人脑对现实世界事物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事物之间联系的抽象反应。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人类有意识地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传递从而形成各种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及信号等。

2.特征:信息源于物质和能量可以感知的可存储加工传递和再生的。

数据

1.定义:由用来记录信息的可识别的符号组合的,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

2.可用多种不同的数据形式表示同一信息。

数据的概念是广义的。表现形式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都可以经过数字化后存储到计算机中。

数据与信息的联系

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或载体,信息则是数据的内涵,是对数据的语义解释。

数据表示了信息,而信息只有通过数据形式表示出来才能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数据处理是将数据转换成信息的过程。(对数据的收集管理加工利用乃至信息输出的演变与推导等一系列活动)

目的:1.从大量的原始数据中抽取和推导出有价值的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

          2.借助计算机科学的保存和管理大量复杂的数据,以便人们能够方便地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

信息处理是为了产生信息而处理数据。

数据管理:数据的收集分类组织编码存储维护检索和传输等操作。

数据处理与数据管理相联系,数据管理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数据处理的效率。


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是数据管理。

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

2.系统没有专用的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

3.数据不共享,一组数据只能对应一个程序。

4.数据不具独立性。

文件系统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

1.数据以文件形式长期保存

2.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

3.程序与数据间有一定独立性

4.文件的形式已经多样化

5.数据具有一定的共享性

数据库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期)

标志着以数据库系统为基本手段的数据管理新年阶段的开始三件大事。

1.结构化的数据及其联系的集合。

2.数据共享性高

3.数据独立性高

4有统一的数据管理和控制功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