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简书原创谈古论今岁月拾遗

《大学章句》结构辨析

2023-03-18  本文已影响0人  乐德乐

《大学章句》结构辨析

通过对《大学章句》全文的研读,并对照《大学(古本)》,我发现,朱熹重新编排整理《大学(古本)》的主线就是所谓的“大学三纲”----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他把三纲并列,而且将原文的“亲民”改成“新民”。

朱熹的《大学章句》的结构看上去非常清晰,首先是“经文”,即总述三纲八目,然后是十章传文,传文第一到第三章分述三纲,第四章论本末,第五章论格物致知,第六章诚意,第七章论正心修身,第八章论修身齐家,第九章论齐家治国,第十章论治国平天下。

经过辨析,我认为“新民说”缺乏依据,与大学主旨不合,因此他从古本中截取部分内容作为解释新民之纲,实际比较生硬,破坏了古本的结构。

第四章论本末,则以偏概全,也误解了大学之本末的内涵,《大学》是治学者的指针,它的核心内容就是修身,因此修身就是本。将修身问题深入下去,原文重点论述了帝王的修身问题,则本末的内容又有细化,因此本末的内涵有不同的层次,分布与全文,其实无法单独成章。

第五章格物致知的解读文字,是朱熹的创作,因为古本中没有对格物致知展开论述。孔子没有明确人性的善恶,孟子主张人性向善,荀子提出人性本恶,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注重心性修养,从不谈及具体知识对修身的作用。儒家向来都是从心性入手,重视视听言动的修养,孔子讲克己复礼,孟子讲养气集义,荀子讲隆礼,从没有从探索事物之理入手的。

朱熹认为,通过探索万物之理,时间久了,便可以顿悟天理,无所不知。这是他的理论创新,但我觉得很难与诚意正心建立其合乎逻辑的联系。这段文字出现在《大学》之中,给人非常突兀的感觉。

按照朱熹的说法,即使顿悟了天理,仍然需要在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上分别下工夫,那格物致知还有什么意义?不若王阳明的解释通达晓畅,即格物即正事,致知即致良知,丝毫不离儒家道统。

前文已经论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不是并列的八个方面,而是以“修身”为核心的两个层次的问题,因此合称“八目”实属牵强。

总之,我认为朱熹对《大学》一文的重新编排是站不住脚的,看上去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实际显得非常生硬。

----《我读大学27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