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

情为何物

2016-06-13  本文已影响47人  湘玮

写下这个题目后,我迟迟不能下笔继续写。不是因为我不知道感情是啥,而是因为我实在找不到一个很好的引子牵出感情。

我原想引子最好找个典故,或者是个社会现象。这个引子一提出来大家就能产生熟悉感或者共鸣,但又不知其所以然。从而想到古今中外多少作品、豪杰都离不开轰轰烈烈的情。从而感觉到感情是个玄乎的东西,纠结不清,死去活来,琢磨不透。

我想用引子抛出这么一个天大的问题,让人想都不敢想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然后我再站出来深入浅出一番。啧啧,如此一来瞬间就能把我的水平、观点的价值突显出来。

但天大的问题至少也要用地大的引子。我要谈的感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情:亲情,爱情,友情,师生情,同学情等;人对事物的情:爱国情,乡情,兴趣,爱好等等。如果每个方面都写个引子,也得出本书了。而若只写一两个引子还不如不写,省得还限制了大家的思维广度,正所谓无招胜有招嘛。

先来谈谈我对感情的定义。高等生物在与外界环境相互过程中,本能需要得到满足时个体会产生愉悦感,本能需要得到阻抑时会产生痛苦感。而本能可以使生物天生就对某些对象具有一定的愉悦感或者痛苦感。而后随着个体在成长环境中的经验慢慢增多,当某个对象在记忆中能激起的愉悦感多于痛苦感时,就可以认为个体对这个对象有感情了。

所以,所有的感情除了对象不一样和涉及到的本能不一样外,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对记忆中某个对象愉悦感多于痛苦感的总和。直观点:感情=记忆中的愉悦感-记忆中的痛苦感±本能决定的愉悦感或痛苦感。

浅谈亲情。孩子从一生下来至少就满足了父母繁衍本能的需要。这是个核心本能,满足这个本能能够产生的愉悦感也是相当大的,这也意味着父母一开始就对孩子有浓厚的感情。当然,在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下孩子还能满足父母其他本能的需要,如社会群体的认同,传宗接代的任务等等。即使孩子后来让父母整天劳心劳力,把屎把尿起来,父母对孩子的感情依然浓厚。但不少父母也开过把孩子塞回去的玩笑吧。不得不承认这时父母对孩子的感情稍微削弱了,原因无它,痛苦感增加了。虽然一直这么发展下去也不见得感情会被削弱殆尽,毕竟之前的基石太大。但事情不会真的就这么发展下去,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的繁衍本能和成就感都会得到满足。

从孩子这边来看。对具有母性特征的对象有依恋能加大孩子生存下来的概率,所以本能决定孩子天生对温暖怀抱有快感。后天环境中,母亲又给孩子哺乳,满足了孩子最基本的生理需要。这其实就是孩子对母亲产生感情的开始。包括孩子获取信息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等等,父母在孩子初期本能需要的满足上扮演着主要角色。所以孩子对父母的感情不可谓不浓厚,父母去上个厕所都哭着要爸爸、要妈妈了。当然,孩子对父母的感情也可以不浓厚,那就是没有母乳喂养,爷爷奶奶带大。而父母对这样的孩子稍微管教严点,孩子对父母的感情就很容易消耗殆尽,甚至变为讨厌,恨。可能有的小孩很聪明,掩饰得很好,但到老时就别怪他们不孝了。所以我建议一些工作较忙的父母,孩子还得自己带,不然青春期还可能会出问题。

浅谈爱情。异性之间相互吸引本来就受本能需要驱动,自然能相互满足需要。不考虑其它因素的一般情况下,只要是个异性我们就容易产生爱情。所以我也相信先性后爱,日久生情,因为本能需要得到了满足。

但进化心理学有研究表明,颜值越高越代表健康,也就越有利于基因的延续越能满足本能需要。所以异性之间颜值越高就越容易产生爱情。好吧,不得不承认,这是个看脸的世界。不仅要异性,还得有颜值。

男女不同的是,男性还会看重女性纯洁的心理品质。其实,纯洁背后隐藏的是对丈夫身体忠诚。有更直接点的就看重女性是不是处女。毕竟有处女情节的男性更能保证自己的基因的竞争力。但是随着科技发展,通过孕期推算,亲子鉴定之类的很容易判断孩子是不是亲生。所以往后男性可能会越来越不在意这个。性开放,不是梦。

而女性还会看重男性才华,专一的心理品质。其实才华和专一背后隐藏的是对妻子提供资源的保障。有更直接点的就看重男性有没有钱。但是随着社会进步,女性可以自己抚养孩子。所以往后女性可能会越来越不在意这个。梦开放,不是梦。

所以往后可能更看脸了,随着整容门槛降低,对方有没有整容可能也会被提上择偶日常。但再往后的话,如果科技解决了人类大部分健康问题,估计颜值也可以不看了。

结合一下人的各种需要。对于女性而言,最能满足自己本能需要的当属父亲了。对于男性而言,最能满足自己本能需要的当属母亲了。所以对于那些与父母有相似特征的异性,我们还没互相认识就有一定的感情了。这些特征里就包括长相和人格特质。当然,也不局限于父母,只要是以前带给自己巨大快感的人格特质或其他对象,都会影响着我们一开始对某个异性的感情。

所以我相信一见钟情。只要你看到一个异性,颜值高,男的话有才,女的话纯洁,并且在记忆中其长相,气质或性格带来的愉悦感远高于痛苦感。往往这种情况的感情基石会很大。

友情,兴趣,爱好等等也不外如是。比如友情可能涉及的本能就是利他本能吧;比如大多数男性天生对竞技类活动有兴趣,后天的环境影响也扮演重要角色。毕竟大家都是能举一反三的人,再多说就是赘言了。

感情中还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当感情与当下的既得利益发生冲突时,人不一定会趋向利益最大化。我们知道,感情其实就是记忆中的快感,而既得利益是当下的快感。人在记忆中的快感较大的时候,一般会选择“感情用事”,却放弃当下的利益。而当当下快感明显大于记忆中的快感时,人又会舍弃感情。也就是说,在一般人的评判系统里,过去的快感与当下的快感是可以做对比的选项,而选择哪个就看哪个加权后的快感大些了。毕竟不同文化下对人重感情程度的要求不一样,所以我用了加权后的快感。

我同时还观察到了很多人有个感情上的误区。比如在爱情中,一方可能会怀疑对方对自己的感情。于是不断设置各种选择题来证明,选择题不外乎是感情和既得利益二选一。或者一方觉得对方对自己的感情够深,轰轰烈烈的感情怎会被一点小事打倒,一切小事都不是感情的对手。石头能打败剪刀就永远能打败剪刀。于是不断设置各种选择题获取利益。反过来,一方觉得自己对对方的感情够深,不会因小事而动摇。力度不够就永远扯不断橡皮筋。于是不断主动牺牲自己,满足对方。

但其实当下终究会成为过去,而当下的痛苦感终将成为记忆中的痛苦感,既得利益终将成为感情的一部分。感情往往会在反复地验证,一味地索取,一味地给予中消耗殆尽。感情不是电子能级跃迁,非要达到一定强度才会变。

常常有人抱怨别人的感情变了,然后在痛苦的情绪中无法自拔。而却忽略了感情为什么变了,怎么变的。

感情需要经营,好的交往模式才是加强双方感情的关键。不平等,具破坏性的交往模式注定只能悲剧结局。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