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竭or重生:昆明东川谋绿色转型
——破解资源枯竭城市世界难题转型之路(39)
枯竭or重生:昆明东川谋绿色转型享誉天下的“天南铜都”——东川,踞乌蒙,濒金沙,东邻会泽,南接寻甸,西连禄劝 ,北与四川省会东县隔金沙江相望。
全境面积1858.79平方公里,总人口31.5万人。辖6镇1街道1乡,少数民族彝、苗、回、布依世居于此。
枯竭or重生:昆明东川谋绿色转型1958年,“因铜设市”,地级东川市设立,1998年12月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地级东川市,设立昆明市东川区。
铜矿的兴衰左右着东川的发展。由于矿产资源枯竭、经济发展停滞,21世纪初,东川一度给人的印象是“四破”——山河破碎、城市破旧、企业破产、希望破灭。
枯竭or重生:昆明东川谋绿色转型东川惟一的产业支柱、国有大一型企业东川矿务局于2001年1月宣布破产,2003年,东川城镇登记失业率高达40.2%,创全国之最,全区经济社会陷入最低谷。
如何在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谋求绿色转型发展,是很多地区普遍面临的难题。因铜设市、又因铜撤市改区的昆明市东川区就是其中典型之一,其转型发展之路值得思考。
枯竭or重生:昆明东川谋绿色转型近年来,东川立足“城市生态涵养区”的发展要求,努力打造生态修复示范区,将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战、生态环保持久战作为工作重点,努力实现综合实力全面提升。
枯竭or重生:昆明东川谋绿色转型——狠抓生态修复,实施移民搬迁
在东川区铜都街道办事处炎山社区石文化步行街,有一片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的新建楼房。43岁的袁顺奎搬来这里已经两年了。
两年前,他还住在东川区因民镇一个叫炉灯村的地方。由于常年累月的铜矿开采,加上伐薪炼铜,他的家乡变成了矿山采空区、塌陷区和地质灾害隐患区。
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极端的气候影响,东川区成为全国泥石流爆发频繁、类型齐全、规模巨大的地区之一。
枯竭or重生:昆明东川谋绿色转型为改善生存在恶劣环境中的矿区居民,东川区委区政府从2009年起先后实施了3期的生态移民搬迁,安置居民4000多户,按每人平均20平方米的标准配置住房。
为实现搬得走、稳得住,政府还积极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对不符合城市低保要求的,每人每月补助350元生活费。仅这一项,东川区每年就增加投入500多万元。
通过实施城区安置搬迁移民,政府部门将收回的土地、林权、宅基地,统一管理,实施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开展生态修复。
自2011年,东川先后投入近4亿元对主要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恢复治理。同时,通过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强尾矿库管理、大力植树造林,全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枯竭or重生:昆明东川谋绿色转型——优化农业布局,打造特色品牌
东川地处小江干热河谷地带,气候条件恶劣,高温干旱,多暴雨,农业发展条件并不好。但东川人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利用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禀赋,发展起了特色农业。
种植万亩时令蔬菜,实施特色水产养殖,打造小江干热河谷“百果谷”。与此同时,东川面条、李子沟开花洋芋、拖布卡火龙果等“东字号”品牌也渐成规模,达到十余个。
截至2016年底,东川具有农业专业合作示范社3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6家,实现农业增加值年增长7%以上。
枯竭or重生:昆明东川谋绿色转型 枯竭or重生:昆明东川谋绿色转型——围绕提质增效,延伸产业链条
对于东川来说,矿业开采加工一直是其财政支柱。但长久以来,老旧的设备、落后的产能,加上市场不振等影响,东川的矿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
为此,东川区制定了“强园区、稳定铜、突破磷、整合砂”的思路,希望做大做强第二产业,推动产业链条从前端向末端延伸。
以环保建材为例,为了利用好小江流域丰富的优质河砂资源,东川区联合云南省物流产业集团,打造了省内首个“海绵城市绿色环保建材产业园”,既开发利用河砂固体废物,又减少了河道淤积物冲入金沙江。
枯竭or重生:昆明东川谋绿色转型——聚焦全域旅游,推进融合发展
每年4月,东川都会举行汽车拉力赛,全国各地有上百名选手参加。这也是铜都东川酒店最忙的时候,汽车拉力赛每年为东川带来旅游收入4亿多元。
枯竭or重生:昆明东川谋绿色转型 枯竭or重生:昆明东川谋绿色转型东川结构单一、“一铜独大”的格局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对此,区委区政府将眼光投向全域旅游。
近年来,东川区同时重点推进牯牛山、国家矿山公园、小江干热河谷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2%以上,为东川区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枯竭or重生:昆明东川谋绿色转型 枯竭or重生:昆明东川谋绿色转型 枯竭or重生:昆明东川谋绿色转型 枯竭or重生:昆明东川谋绿色转型(资料来源:《中国环境报》)
闻丁/2018年9月1日/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