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心情随笔

他人眼中的你更真实

2015-03-19  本文已影响975人  管理顾问王荣增

我曾经在朋友圈里发了这么一个“调查”——请我的朋友们告诉我,我在他们眼里是什么样子?或者说我给他们什么印象。尽管当时我做了充足的准确,以为很多人会指出我这样的缺点、那样的毛病,但实际上一方面小伙伴们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另一方面大概是大家也不愿和我“结仇”,所以都挑好的说,而且还美化了一下,非逼着评论的人说个缺点,也只好来一点显而易见的缺点,如“聪明绝顶”……

很多的理论告诉我们:清晰的自我认知有助力个人的发展。长辈们也常常告诫年轻人既要知道自己的“能”,亦要知道自己的“不能”,那些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更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不能”。然而,尽管我们花了不少的精力去了解自己,然而要完全的认识自己却并非易事,而且很的研究表明:我们的自我认识并没有他人来得准确、真实。

美国领导力发展机构Zenger Folkman曾经做过一次大规模的数据调研,它发现人们自我认知的准确率大约只有他人认知准确率的一半。如在人们“预测整体工作成效的准确性“”调查中,“自我认知的工作成就”准确率为36%,而“他人对你的工作成效的印象准确率”为70%,也就是说人们往往不能准确、清晰的认知自己,而更多的情况下,人们会认为自己比想象中的更好,比如,人们常常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件原以为很容易搞定的事。

所以,不要太过于相信自己,他人眼中的你才是更接近本真的你。听到这一观点,很多人肯定会觉得困惑:难道是要让我们活在别人的眼睛里?抑或为别人而活?难道不应该遵循“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丛林法则么?

事实上,从领导力的角度来讲,人们只有清晰地了解自己在其他人眼中的样子,才有可能知道如何让别人接受你的领导,并进而接受你的价值原则,而这不仅仅是靠“权威”就能获得的,这需要我们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在准备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之前,先要知道别人是怎么看待你的,别人在意什么,别人的需求是什么,怎么表达才能让他人理解、接受和认可。因此,来自他人的任何反馈,哪怕是误会或负面评价,实质都是一种馈赠。都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自我的一种可能,我们要相信,这些信息的存在是有原因的。了解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样子需要勇气和心胸,但这是自我修炼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作为一个领导者,需要在发现和坚持本真的同时,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的行为,也就是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的做一个“变色龙”式的管理者,而他人的反馈是帮助自己看清行为和结果之间关联的有效手段。先反馈、再反思,在不断磨练中强化自己的本真。本真越清晰,就越不会被世间万物所蒙蔽,才会有机会修炼出正确的价值原则,形成自己的领导力。

此外,有人可能会好奇,我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调查(文章开头提到的)呢?因为有一段时间我在我身边的朋友、同事及客户,甚至是路人甲身上看到各种各样的缺点,更为关键的是我隐隐约约的感到自己曾经或者当时也有这些缺点、毛病,当我不断反思时,实际上我渐渐地发现自己变得更宽容了,不再过多地和人计较、也不再苛责他人、动辄争个面红耳赤。

最后,尽管你在朋友圈、在微博、在QQ空间上晒出了高大上的照片,显得你的工作和生活是多么的有品味、上档次,事实上,小伙伴们比你更清楚你的“状态”。另外,我还发现,能够真正指出我们缺点、毛病的人真是为数不多,除了几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外,当然有那么几个人只要你表示你希望获得这方面的帮助,他们常常是最义无反顾的,就是爸爸妈妈、兄弟姐妹以及男/女朋友。

原创作品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