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甘罗的这种结局,哪个家长还愿意拿他当成孩子的楷模?
曾几何时,社会上“早教”之风盛行,“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一些家长的口头禅,甘罗十二为使臣的历史典故也便成了许多家长和老师教育孩子“少年有为”的有力说辞。

甘罗是战国末期下蔡人,他的祖父曾是秦国的左丞相甘茂。甘罗十二岁的时候,祖父甘茂已经去世了,家道衰落。甘罗小小年纪,就凭借自己的聪明伶俐,给相国吕不韦做了门客。秦王嬴政三年,秦相国吕不韦想得到赵国在河间的土地,就向秦王推荐,让小甘罗出使赵国,说服赵襄王割让城池。
甘罗来到赵国,赵襄王见秦国派来的使臣是一个小娃娃,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甘罗却向赵襄王分析说:现在燕太子丹已经去了秦国做人质,秦国的张唐也准备去燕国掌管军队。秦燕一旦联盟,东西夹击,你的赵国还有活路吗?

赵襄王听得心惊,急忙向甘罗求教,甘罗不急不忙地说:大王您只需割让河间的五座城池给秦国,我就可以说服秦王跟燕国断交,跟赵国交好。然后大王您就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去攻占燕国,不仅免去灭国之忧,恐怕您所得到的城邑土地,比割让给秦国的那河间五座城池要多得多。
假以颜色,威逼利诱,甘罗的这一番说辞,合情合理,精彩绝伦,虽出自一个十二岁的孩童之口,却也不容赵襄王不采纳。
秦赵交好后,赵国有恃无恐地进攻燕国,夺取燕国上谷地区的几十座城池,并如约把其中的十一座城池进献给秦国。

这确实是一场很成功的外交战,不输于历史上任何经典案例。尤其它成就于小小少年之手,十二岁的甘罗未动一兵一卒,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让秦国获得十五座城池,立下了一件奇功。
论功行赏,回国后秦始皇让甘罗担任了上卿(丞相)之职,并把甘茂以前的田产房舍赏赐给甘罗,允许他自由出入王宫。
秦王嬴政当时也才十五岁,他跟王妃下棋的时候,喜欢让甘罗在边上作陪。有一次王妃的一颗棋子掉地,甘罗乘着捡拾棋子的机会,故意捏了一把王妃的脚。王妃惊叫一声,发怒要秦王斩了甘罗。惜才如命的秦王赶紧替甘罗开脱说:“甘罗不是故意的,只是不小心碰了一下而已,就饶过他这一次吧!”
王妃还没来得及表态,甘罗竟然嬉嬉地反驳了秦王:“我不是不小心,我就是故意捏她的脚!”甘罗话已说绝,群臣都进言,杀甘罗以正纲纪,秦王无奈,只得依律将他斩首,小甘罗的人生仓促地画上了句号。

甘罗十二为使臣,才不可谓不高。迫使赵国割让十五座城池,功劳也不可谓不大。只是他可能没弄懂,赵国之所以屈服,完全是长平之役战败,精锐部队丧失殆尽后,秦强赵弱的基本形势决定的。甘罗出使赵国的功绩,往高里说,是扭转局势,平凡视之,只不过是传达了一下秦王的意见而已。秦王有意成就甘罗,甘罗却自视功高,嬉闹辱主,自寻死路。
少年怀才不为过,当长养其才,备后来之用是为上策。若心智未成熟时,置之高处显耀,德不配位,喧闹张扬,就容易折损福报而招惹奇祸,为人父母者当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