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谢‖《瓦上生乡愁》
仲春时节,总是下雨,对街人家的屋瓦上,又起了一层烟雨,看得人的心湿湿凉凉。这样的场景,总能引起人绵长的思绪,回忆起从前的时光。
儿时,乡下的庭院有三间瓦房,院前院后又多有草木,每到下雨,一片葳蕤,雨声绵密,放眼望去,真是一个“绿”字才能形容!雨丝轻柔,像绣娘拈来的细针,在长了草的青瓦或白茬初露的栅栏上,氤氲出一朵朵的莲花来。儿时总是盼着下雨,一下雨就跑到雨中,踩水泡儿,屋瓦下得起了青烟,像雾气蒸腾的春画,看得人的眼眸都跌进绿的深潭里去。
记得老家对街废弃的屋顶,长满了青苔,屋外垂着长长的野蒿,雨一下得骤,屋檐就升腾出缭绕不开的绿来。儿时,母亲会说,快关上窗,屋顶都下冒烟了。我听了赶紧关窗,窗关紧了,屋内的时光就变得格外缓慢。为了打发时间,母亲端来针线叵罗、碎花布、花花绿绿的鞋样子,剪鞋帮儿,用饭团黏住,平铺在床头。母亲一边唠叨,父亲的衣服,好久不曾脱下来洗,一边纳鞋底子。有时母亲也蹬缝纫机,一脚一脚蹬下去,缝纫机的“嗒嗒”声,应和着雨声,惹得人困意十足。等母亲回身去拿剪刀裁布料,我也趁母亲不注意,好奇地蹬两下,结果就折了针,挨了母亲的骂,以至后来遇到针线活儿就不肯学,最后也终于学不来。
雨后,院子里一切都是绿的,柳叶绿,葱叶绿,生菜绿,连老槐树窝里的小鸟都是绿的。母亲在灶前烙油饼,油饼月亮般黄,豆芽奶白,白菜粉条汤的油花飘在大瓷盆里。雨就那么绵长地在院子里落,饭桌上我们吃得热气腾腾。那日子的美,是说不出的。
如今,我因工作,不能时常看望母亲,就隔了几重山的远和母亲唠家常。母亲就讲,南窗底下,几场春雨过后,韭菜就开始疯长,生菜、小葱,都绿意盈盈的;窗底下还有喇叭花、鸡冠花、指甲花都等着开花呢!“你小时候爱读书,不用管”,母亲的话语里尽是自豪,我却想起小时端着书,耳朵却不听使唤,边看书边听雨声。院子里,母亲喂鸡的盆子,早已被我不知何时一脚踢翻了,雨打在盆底儿,叮当的,像风铃,还有我和姐姐过家家的瓶瓶罐罐,都一起同风声雨声和鸣。
儿时的思绪飘得也远,田野里,玉米苗、豆苗、麦苗像海一样翻滚,雨簌簌地落,跌落在苗心儿上;青石板像小猫踩湿了的爪印,小时候好奇,曾经极认真地跟着抱柴禾的母亲瞧过;院子的柴门上,到处是一瓣瓣的莲花似的雨脚;雨丝落在左右欹斜的灯笼花上,惹得花上的小甲壳虫,急急地跌进花瓣里。
母亲隔着栅栏喊:“有啥看的,还不快进屋!”在儿时,那才是真正的赏雨。雨一停,就穿着雨靴往后院跑,后院里的花争着开,那真得是雨墨人间,一笔桃花粉,一笔杏花白,父亲亲手栽的苹果树,花开得粉白儿粉白的,像瓷器,温润耐看。
一春梦雨常飘瓦,不知从哪里读来的诗句,却读出了几缕无端的乡愁,让人怀念起儿时的回忆,久久无法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