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座美术馆里,我在想艺术到底有什么用?

2019-01-16  本文已影响0人  Sissy_pan

当我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就是一个标准的中国人思维,从实用主义出发去看事物。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在短期内是无用的,或者说我们目光短浅看不到它的用处。但是很多不容易被别人取代的东西,得用时间和耐心以及不断的琢磨改进而打造,确实短期看不到功效。比方说,那些欧洲的百年品牌,那些几代人传承的家族教养,那些砸了无数的钱也模仿不了的内涵神韵,以及支撑整个欧洲近代文艺复兴的艺术,能说这些品牌,教养,内涵,艺术 它们无用吗?

写这座里尔的美术馆,是因为近水楼台,以前无数次经过也进去逛过很多遍。有一次在里面逛,观众少的可怜,外界非常安静的时候,内心的世界就变得非常活跃。居然还绕有乐趣地思考起“艺术有什么用”这样高深的问题。

(一)里尔美术馆

Palais des Beaux-arts de Lille ,里尔美术(美丽的艺术)宫。坐落在离巴黎200公里的北方城市里尔,要知道法国人如何调侃北方,就一定要把那部笑痛肚子的喜剧“欢迎来北方”翻出来看一看。当然,那部电影里没有讲艺术,也没有讲美术馆。

这座美术馆建于19世纪晚期,巴洛克式的建筑是那个时代留给21世纪今天最珍贵的礼物,后来经过几次的翻修和扩建,现在是一座历史和现代感兼具的博物馆建筑。

在一座美术馆里,我在想艺术到底有什么用?

从1809年8月15日正式开馆至今,这座美术馆接受了几笔重要的收藏捐赠,曾一度成为仅次于卢浮宫的法国第二大博物馆

(二)展品是一扇扇窗,带我们进入16-19世纪里发生的故事

很多人跟我说,艺术品看不懂啊。其实,我也看不太懂。“懂”这个词,是基于科学范畴里理解和逻辑,但对于艺术品本身是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如果按照专业人士的那些角度去理解整件艺术品的来龙去脉和学术价值等,这并不适合非专业人士。我自己觉得很有乐趣并会有收获的一种方式是,你让你的眼睛和第一直觉告诉你, 哪些作品比较喜欢,不管是什么原因吸引你,色彩吗?结构吗?内容吗?知名度?价格吗?等等。你一定会有疑问的,这些好奇的疑问会引领我们进入自己也不知道的一个新世界。这个过程很主观,因为每个人的好奇点不一样。所以说艺术是相对主观的范畴,你看待艺术的层级就是你内心世界投射的层级。艺术品,是一个我们和艺术家或者艺术家想表达的世界的一个对话载体。

在一座美术馆里,我在想艺术到底有什么用?

这是罗丹的雕塑作品。这个人为什么是这个形态?这人身材为什么这么好?罗丹为什么这么出名? 或者你会说,这个作品跟我有什么关系? 它对我有什么用?

保持提问和好奇,是欣赏艺术品的一种方式。你会自己去找答案。然后越走越远,思路越来越宽,走入一个新世界。

在一座美术馆里,我在想艺术到底有什么用?

这是勃鲁盖尔的《冬天村庄》,人称他是农村画家,他总喜欢画农村里的生活场景,这在当时艺术绘画服务于上层阶级的主流现象里 算一股接地气的清流。平民大众才是这个社会的大多数,如此角度画出一个场景里的各种细节和人物角色,相比今天用相机拍出来的效果,也是另有一种风情。

绘画在那个时代,就像今年的摄影录像技术,它有记录和展现某一个场面的定格功能,并加以传播,它是有社会学上的传播功能的。在这个基础上,人们再去延伸一幅画的内容,人物,故事,技巧,生动性,创新性等等,这些都推动了绘画艺术的不断进步。

在一座美术馆里,我在想艺术到底有什么用?

这是西班牙戈雅的《年轻的女子》和《时光里的老妇人》,除了画的技巧和视觉上的吸引力,每一个驻足赏画的人,特别是女性,都非常可能被启发青春容颜的流逝这一个永恒的规律,年轻时候的傲慢和踌躇满志不可一世,在几十个年头的岁月后都会蜕变、不争、枯萎。在欣赏画的几秒钟或几分钟里,观看者是和人生从年轻到年老的几十年缩影在视觉和心灵上对话,能产生内心领悟与共振,正是艺术品的魅力所在。

在一座美术馆里,我在想艺术到底有什么用?

这一幅“喂养三个孩子”,看到这幅画的时候 我想起了认识的那些养育三四个孩子的母亲们,这是艺术品带给人发挥联想的作用。很多让人过目不忘的艺术作品,会是一种养料,当我们局限在一种困境中时,它就会跳出来,给人某种看不见的安慰和勇气。比如这幅喂养,当我们吐槽养育一个孩子的辛苦时 ,要想一想很多比我们更不容易的母亲。

(三)艺术到底拿来干什么用?

浪漫主义是什么?如果你认为法国人的浪漫是指他们热衷谈恋爱,热衷烧点好吃好看的美食,热衷搞时尚设计和形式主义,那都有失偏颇。浪漫主义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及实践,是一种大我的人文关怀主义,而不仅仅是考虑自己一个人的命运。甚至正义的革命也是浪漫主义的一种。这种浪漫主义 被很多艺术家创作成作品,成了浪漫主义画派,艺术和浪漫有了些挂钩。

可是,不管浪漫主义 还是艺术之类的东西,到底拿来干什么用?

我小时候在音乐学校里学琴,那个学校的标语是“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 曾一度觉得这slogon太土气了,现在想来校长是真明白艺术的作用。艺术让人不会变恶,可以拓宽心量,不会觉得生活只有眼前的苟且。其实就是浪漫主义讲的那个小我之外的大我。

去年有一档叫 “十三邀”的访谈类节目,里面的嘉宾都是各行各业的翘楚,采访人总是喜欢问,“像您这种已经拥有世俗标准里很大成就的人,是不都有一颗强大的自足的内心?”

我记得采访王石的那一期,王石的回答说自己不具备自足的先天,所以他不断地求学,去哈佛去剑桥去以色列的希伯来大学,他汲取各种文明圈的思想文化精髓,为了建设“自足”的内心仓库。

在这个建设自足内心的工程上,艺术或者宗教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在一座美术馆里,我在想艺术到底有什么用?

这一对讲着一口伦敦音的老夫妇,从博物馆门口排队的人群里,一眼就被我盯上了。因为气场与众不同。进场时,老爷爷非常绅士地给老奶奶开门,人群拥挤时,会用手挡住一边给老奶奶腾出足够的位置,让她始终有保持优雅举止的空间。这大概是最帅的一种男性了。

我猜想,他们年轻的时候,一定有很多美丽的故事,也一定始终保有欣赏世界的热情,年龄只是让人白了头发,行动变缓,但一点不影响人的美丽,甚至更增。如果想知道被艺术熏陶过的人生,看这些年长的观众 就是最好的例子了。

这或许也是对“艺术有什么用?”这个思考的一种回答。

(四)艺术的创新和未来是什么

传统的艺术作品与各种跨界组合,如今已经像潘多拉的盒子一样,打开了人们的各种奇思妙想。

在一座美术馆里,我在想艺术到底有什么用?

上面是艺术家马蒂斯的作品和爵士音乐组合搭配。

在一座美术馆里,我在想艺术到底有什么用?

数字技术在美术馆随处可见,欣赏艺术的途径正在变得越来越丰富,借助技术,可以让我们沉浸在一个三维的场景中,沉浸式欣赏。

艺术会在强大的技术革命里改头换面,变得让大众更加容易接触到,但现场场景仍是艺术品带给人震撼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网络看一件大都会博物馆里的藏品和在现场观看它,感受差别很大,现场会有穿越时空的神奇效果以及艺术品自带的能量场。

学习人文艺术,还是要去远方走一走看一看,顺便去那里的美术馆博物馆逛一逛。

回到中国人的实用主义来讲,我们看过的丰富艺术人文世界,在一个积累够的阶段后,一定会不经意地换化成一个人内在的点滴,让人更自信,让人更优雅,让人更自足,更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更懂得感受和同情,这些是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 艺术将赋予我们的竞争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