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顶高手是如何养成的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杜保瑞教授从青少年角度对这句话的解读让孩子们听得眼睛发亮,津津有味。
是的,学习最好的方式莫过于选择良师益友,在学问好的人,境界高的人身边接受不言之教。
学习最好的方式莫过于选择良师益友。
孔子当年拜师鲁国琴师师襄子学琴。一只曲子弹了十天,师父对孔子说:“你已经弹得很熟练了,可以弹另外一只曲子了”。
可是孔子认为自己只是把曲子弹熟悉,自己并没有真正了解其中要表达的情感。所以,孔子又专心弹了十天。
十天后,师父对孔子说:“你已经弹出曲子要表达的情感了,可以继续弹新曲子了”。可是孔子还是认为自己没有真正体会到曲子要表达的思想境界。所以,孔子又继续专心弹了十天。
终于有一天,孔子高兴地对老师师襄子说:“老师,我明白这首曲子要表达什么了,这首曲子意境高远,我仿佛在曲中看到一位皮肤黝黑,身形高大,目光深邃,有统治四方诸侯之才的人物,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创作出这样的曲子呢?”
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拜了两拜,回答道:“老琴师传授此曲时就是这样说的,这支曲子叫做《文王操》啊!”
孔子之所能成为一代圣贤,靠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孔子之所能成为一代圣贤,靠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如果能有孔子这样的做事态度,何愁不会成为各个领域的绝顶高手?我们都拥有这样的潜质,只是我们缺少孔子这种做事一定要做到最好的精神。我们往往在事情做到三成的时候,被别人夸赞一下就自我陶醉,在做到七成的时候被别人再夸赞一下就会自以为是,志得意满,不再精益求精。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无它,唯面对事情时候的用心程度各异。普通人做事情,做到及格就满足了,而那些出类拔萃的人做事情,是一定要做到百分之百满意了才会觉得安心。
儒家圣人孟子说人性都是善的,就看我们有多大力量冲破凡俗功利之网,怎么发挥善的这种基因。大乘佛教经典说人人都可成佛成圣,人人都是圣贤,我们都是走在成佛成圣的路上的人,就看我们在成佛成圣路上发奋的程度。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陪伴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宝,祝愿同学们在生命的道路上越走越愉悦,越走越智慧,越走越踏实。
◆ 撰稿:燕然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