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阅读,这本书是必读的!越早看受益越多!
“有哪些书看完后会让人很后悔没有早看到”,这是最近在知乎刷到的一个问题,翻开问题下面的答案,发现很多人推荐《如何阅读一本书》,今天给大家分享下这本书。

本书作者莫提默·J·艾乐德是美国学界和出版界的传奇人物,曾担任《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这是一本关于阅读的实用性书籍,作者提出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可操作性强,值得一看。
01 主动阅读书籍的必要性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书籍阅读更多的被新闻app、短视频app等新技术代替。
然而,看新闻、刷抖音能让你更聪明吗?新闻、短视频只能带来资讯或者琐碎的知识点,人们获得的只是资讯和感觉懂得更多的快感,并不能提升你的认知能力。
主动阅读书籍的过程,是系统地了解、思考、学习某方面知识的过程,是个人知识系统构建和完善的过程。
信息泛滥阻碍了人们的理解力,主动阅读书籍依然是人们提高认知能力的必要手段。
02 阅读的四个层次
阅读可分为四个层级,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这四个层次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循序渐进的,后面的阅读层次包含了前面的。
1 基础阅读
基础阅读是阅读的准备阶段,要求读者具备识文断字、阅读句子的能力,这个阶段一般在小学完成。
2 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的目的是让读者快速判断这本书对于自己是否有阅读价值,这本书大致的结构框架和内容主旨是什么。检视阅读主要通过以下几步来实现。
1 看书名、序、索引。
快速浏览这些内容,通过这一步可以大致判断这本书的主旨,明确自己有没有兴趣继续看下去。
2 看目录页。
通过目录页,自己可以对这本书的基本构架形成概括性的理解,同时可以挑出自己感兴趣的章节。
3 略读感兴趣的章节。
通过看目录,已经挑选出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这时候可以进一步了解这些章节的内容,确定哪些是真正值得用心研读的内容。
3 分析阅读
当确定一本书值得认真研读时,使用分析阅读的方式。分析阅读分为三个阶段。
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
1 明确这本书属于哪个类别,哪个主题。
2 使用简短的文字概括全书主旨。
3 列举全书大纲和各章节大纲。
4 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
1 找出文中关键词,在关键词的释义上与作者达成共识。
2 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3 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4 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
A.评论书籍的一般规则
1 在确定自己已经读懂这本书之前,不要轻易批评。
2 在说出评论之前,要确定自己能够区别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B. 批评作者的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
1 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2 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3 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4 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分析阅读适用于论述性的书籍,不适用于小说、诗歌等注重体验的书籍。
4 主题阅读
顾名思义,主题阅读是同一时间段内对同一主题的多本书籍进行阅读。主题阅读适用于想快速增长自己对某一领域知识的掌握度。主题阅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
1)确定主题阅读的书单。这一步可以利用知乎、豆瓣等来实现。
比如,自己想快速学习理财方面的知识,可以在知乎搜索“理财书单”,打开各个高赞答案,整理答案里推荐的书籍,然后在豆瓣搜索各个书籍,通过豆瓣评分和书籍目录,确定该书是否进入自己的主题阅读书单。通过这个办法,可以快速筛选出优质书籍,建立高质量的主题阅读书单。

2)列出自己心中的问题及知识框架。
通过建立主题阅读书单,相信你对该主题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根据自己的认知,绘制该主题的知识框架,同时列出自己大脑中的问题,主题阅读的过程就是不断消灭问题,不断升级完善知识框架的过程。
3)利用检视阅读,找出重点章节;利用分析阅读,阅读重点章节。
通过检视阅读,略去那些重复、偏离主题的内容,找到与主题密切相关的章节,然后利用分析阅读,认真阅读主题相关内容。
4)与作者对话,完善知识框架。
分析阅读的过程,是读者与作者对话的过程,带着问题去阅读,与作者寻求共识,将共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最终形成自己关于该主题的知识体系。
The End,感谢您的阅读
我是知行,一名终身学习践行者,欢迎关注:知行港湾,让我们一起阅读、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