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读书

爱情中的磕磕碰碰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投射

2018-11-02  本文已影响294人  Why圈

爱情是人生的难题,每个人都在追求爱情的路上磕磕碰碰。

以为自己深爱着,可突然发现自己内心并非如此;
以为自己被深爱着,却发现对方其实只喜欢自己的某一面;
以为彼此深爱着,却发现对方和自己喜好不同、观点不一。

向往爱情的人很多在徘徊和犹豫,而坠入爱河的人又多以伤心和痛苦惨淡收场。人们追求的“爱情”,大多是为了满足欲望,或是消除不安全感的恐惧,没有极好的缘分和运气,很难找到一个始终契合的灵魂。

最近,在学习哈佛大学心理学导师加藤谛三所著的《为什么我们爱得这么累》,深有体会,由此记录下自己的感悟:

一、导致爱情的失败的两种心理

1.自卑心理

形成自卑心理的原因,一是缺乏归属感,二是强烈的依赖心理,随着感情的新鲜度下降,对方渐渐开始疏远、逃离。

2.自恋心理

自恋的人渴求无条件的爱和称赞,如果自己的要求、想法没有被满足,就容易情绪失控。

这两种爱都是以自我为中心,都在追求无条件的爱,分不清对方和自己的界限,只想要被爱,却不懂如何爱人,如果不解决自己内心的纠葛,最后的结局自然以失败收场。

对自卑的人来说,要斩断幼儿般依赖心理,学会独自承担责任,完成自己的“英雄之旅”。

对自恋的人来说,则要懂得看淡自己,尊重他人,学会向他人学习,而不应固守在自己的狭隘中。

二、爱情需要理解对方

现实生活中,很多爱都是糊涂的爱,费尽心思努力给对方并不想要的东西,然后跟对方说: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凭什么不开心。事实上,给对方不需要的好,反而成了负担和困扰。一个人如果不了解对方,不能投其所好,就无法让对方幸福。

爱一个人是要理解对方,而不是寻求对方的理解,学会爱的过程是压抑自己欲望的过程,是极为痛苦的,那些拥有爱的能力的人,都是坚强到能忍耐孤独的。

只有两个人互相理解对方,爱才能成立。理解对方的前提是要期待与对方建立良好的关系,而后去了解对方的经历、感受、对事物的看法,既欣赏对方的优点,又能包容对方的缺点,而不强求对方按照自己的心意改变。如果所期待的改变,是积极的,有益的,并达成共识的,这会让关系里的每个人都能够幸福。

学会爱别人,才获得成长。

三、爱情更需要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陈海贤老师讲过,人生发展的核心矛盾其实就只有一个,即“我们和他人的关系”。这个矛盾又可以笼统地分为三个阶段:自我阶段,他人阶段和独立阶段。在自我阶段,我们是很自我中心的,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到了他人阶段,我们又变得太谦卑了,只有他人,没了自我。我们觉得他人评价、赞许、关心很重要,生活在别人的目光和期待中。到了最后的独立阶段,我们终于能把自己和他人分开了。我们开始能够理解他人,但也更尊重自己。

武志红老师在《巨婴国》里把尼采的理论,改变了一种说法,也提出了人生“英雄之旅”的三个阶段:1.孩童阶段,在伊甸园般的怀抱中,纯洁美好;2.骆驼阶段,在漫漫旅途中,见证复杂而完整的人性,你本想通过简单的行善与忍耐,抱着其他一些单纯而看似正确的信念,与他人乃至世界相处,却发现事情总是事与愿违,不断受挫,忍辱负重;3.狮子阶段,看清了外界的复杂和内在的复杂,有力量、真实的活着。

由于自己是不容易看清自己的,所以人们需要社交,因为社交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了解自己。爱情是更深刻的社交,只有当与他人互动时,才会发生碰撞,互动的越深刻,反弹的越有力,也才会更了解自己。

只有自立起来,学会靠自己、肯定自己的时候,才能去爱别人。

四、学会理性的爱

被爱不能给予人生存的意义,而学会去爱却能够赋予自己生命的价值。

成熟的感情应该是成就对方成为更好的人,哪怕令自己不快,甚至感情上受到伤害,但如果对方所为是有利于他自己的成长的,那就应该接受。即使会分道扬镳,也不会闹到不欢而散的地步。无法自然的走向结束的恋爱关系,那说明从恋爱的一开始就不是因为喜欢对方,而是为了满足自己,这其实并不是爱情。

成熟的爱情应该如哲学家塞内卡所说:如果命运女神收走了自己的一切,我们应该满心欢喜不带怨言的说,谢谢您让我拥有并保管了一切,我已悉心保管,并如数奉还。

在知乎上看到,有人把爱情分为感性的爱和理性的爱:

感性的爱情热烈精彩,表现出发自内心的喜欢,因为从某些方面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当这种满足感不能持续时,爱情的感觉便逐渐淡化了。

理性的爱情波澜不惊,表现的条理清楚,井井有条,但生活里却平淡无奇,似乎缺少了人情味儿。

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里写道,自私的本源来自生命本身,个体的不安全感和存活的需求指导我们必须靠近一个更优秀的灵魂和肉体,这让所谓一陈不变的爱情和所谓专一的选择看起来极不真实。

当人们解开了基因的密码后,人们对爱情的理解也在发生着变化,感性的成分在减少,理性的成分在增加。轰轰烈烈的爱情不会天荒地老,最终都趋于平淡。

最好的爱情,大概就是俩人感性和理性成分的变化以及人生目标始终保持同步。


被爱是与生俱来的,而去爱却是需要学习的。等吵过一些架,失过一些恋,我们才学会克服自己性情不成熟的部分,才发现所有恋爱的难题,都是我们内心的投射。慢慢的,我们开始明白《圣经》里所写: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爱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是永不止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